寄湖南从事

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馀酲。

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

去国正悲同旅雁,隔江何忍更啼莺。

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寂寞的心情在半醉半醒之间,无人能理解我的困倦。
岸边的柳树绿意渐消,船后雨声预示着天将破晓。
离开国家的我如同孤雁悲伤,隔着江面听见黄莺的啼叫更觉心痛。
身处莲花帐下的风流人物,试着用温柔来排遣被驱逐的情感。

注释

索寞:寂寞。
襟怀:心情。
酒半醒:半醉半醒。
馀酲:剩余的醉意。
岸头:岸边。
柳色:柳树的绿色。
春将尽:春天即将过去。
船背:船后。
去国:离开国家。
同旅雁:像旅雁一样孤独。
隔江:隔着江面。
啼莺:啼叫的黄莺。
莲花幕下:莲花帐下(比喻华丽的居所)。
风流客:风流倜傥的人物。
温存:温柔体贴。
谴逐情:被驱逐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自饮酒、怀念远方的愁思情景。"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馀酲"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时分,酒意犹存,但周围没有可以分享这份醉意的人,只能独自一人消解这份酒后的懊恼。"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则描绘了一幅春末的景象,柳色的转绿与即将到来的晨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股淡淡的忧郁气氛。

诗人接着写道:"去国正悲同旅雁,隔江何忍更啼莺"。这里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他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同飞行的鸿雁一般深切而难以排遣。而隔江相望,更听到了莺鸟的叫声,这些都加剧了他的愁绪。

最后,"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则是诗人在这种心境中,对着荷花轻拂过的微风,试图以此来抚慰自己的孤独和哀愁。这一句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依然敏锐,即便是在忧伤中,也不失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对远方家乡深切思念、孤独感和淡淡哀愁的情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境,使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隔绝而又渴望交流的深情。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寄禅师

他心明与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

气运阴阳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虚空。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惆怅

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

被头不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

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

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惜春

愿言未偶非高卧,多病无憀选胜游。

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

年踰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

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