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兜率宫中一老禅,霜眉过眼耳垂肩。
手开生地为精舍,口诵华严作涌泉。
峭壁危峰同戒行,长松古桧是因缘。
虽然看尽人间世,还住人间一百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兜率宫中的生活与修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禅师的外貌特征——霜白的眉毛和垂至肩部的耳朵,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其年迈而庄严的形象。进一步,诗中提到老禅师以生地开建精舍,口诵《华严经》以滋养心性,营造出一种精神与物质并重的生活场景。
接着,诗人将自然景观与禅师的修行相融合,以峭壁、危峰象征禅师坚定的意志和戒律,长松、古桧则寓意着长久的因缘与生命的延续。这种自然与修行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深化了对禅师精神世界的理解。
最后,诗中提到尽管老禅师已看透世间百态,却依然选择在人间度过百年光阴,这既是对老禅师超脱世俗又不忘人间的高尚情操的赞美,也是对其长期坚守信仰、不断修行的肯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老禅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
不详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野色岩霏上翠裾,皇恩犹贲及郊墟。
旧嫌樊子学为圃,近识庄生乐在鱼。
稍向林间营别墅,每从竹外度轻车。
日长庭院閒无事,抄得东家种树书。
蓬山有路那能到,林屋无扃可数来。
宝笈石函难复见,金庭玉柱为谁开。
秪愁黯黮浑无地,又恐砰鍧忽有雷。
不是隔凡凡自隔,重门欲叩更徘徊。
法华我曾来,悬厓纵飞步。
长松高搀天,修竹乱无数。
北冈瞰空阔,风帆在其下。
阴横绍干山,历历皆可睹。
蓬莱亦咫尺,神仙在何处。
安得乘长风,飘然从此渡。
午烟孤起碧山崖,屋瓦参差影日斜。
只隔盈盈衣带水,不知何处是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