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

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

扰扰造化内,茫茫天地中。

苟或有所愿,毛发亦不容。

形式: 古风

翻译

两片叶子足以遮住眼睛,两个豆子也能堵塞耳朵。
如果修养身心却不知晓,将会变得对天地都听不见。
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我在无边无际的天地间游荡。
如果有任何愿望,就连一根毫毛都不被允许。

注释

两叶:两片。
蔽目:遮住眼睛。
双豆:两个豆子。
塞聪:堵塞耳朵。
理身:修养身心。
不知道:不知晓。
天地聋:对天地都听不见。
扰扰:纷繁复杂。
造化:世间万物。
茫茫:无边无际。
苟或:如果。
所愿:愿望。
毛发:毫毛。
不容:不被允许。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和个人愿望的强烈渴求。"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端封闭自我,以至于连外界最细微的声音都不愿听见的心态。这不仅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渴望,更可能是对世俗喧嚣的一种排斥。

"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完全割裂与外界的联系,甚至到了不再关注自身存在的地步,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封闭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来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或是对内心世界的过度保护。

"扰扰造化内,茫茫天地中"则描绘了一种内心的躁动不安与外界广阔无垠的对比。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他对于更大宇宙的感知。

最后,"苟或有所愿,毛发亦不容"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愿望的执着,即使是最微小的渴望,也要坚持到底,不让任何外界因素干扰。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主张和对内心世界的坚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在世界的复杂性与对个人隐私和愿望的极端渴求。

收录诗词(31)

聂夷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唐末诗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 字:坦之
  • 籍贯: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871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语]韵

杂曲歌辞.行路难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访嵩阳道士不遇

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

常言一粒药,不随死生境。

何当列禦寇,去问仙人请。

形式: 古风

过比干墓

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

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