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宝宣慰别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转似西湖诗图乃知吟啸湖山之乐辄为五诗奉答(其四)四时春

伯子尧夫豪杰人,四时佳致四时春。

静能观动一机活,会复乘元千古淳。

造物生生还化化,世情故故又新新。

不妨长向亭中醉,自觉冲融气味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伯子尧夫真是个豪杰人物,一年四季都有美好的景致如同春天。
他静心观察,洞察一切生机,能够把握时机,千古以来都保持着淳朴的本真。
大自然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世间人事也是如此,旧事物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
他不妨常常在亭中畅饮,让自己沉浸在这种自然和谐、心境舒畅的真实氛围中。

注释

伯子尧夫:指代某位豪杰人物。
豪杰:杰出的人物。
四时:一年四季。
佳致:美好的景致。
静能观动:静下心来观察动态。
一机活:敏锐的洞察力。
乘元:顺应自然的大道。
千古淳:千古不变的淳朴。
造物:大自然。
生生:生生不息。
化化:变化无穷。
世情:世间人事。
故故:旧事物。
新新:新事物。
不妨:不妨碍,何妨。
长向:长久地面向。
亭中醉:在亭子里畅饮。
冲融:和谐舒畅。
气味真:真实的气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豪杰之士的高尚情操和超脱世俗的心境。开篇“伯子尧夫豪杰人,四时佳致四时春”两句,直接点出了主人公不仅品行高尚,而且能够在任何时间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仿佛每个季节对于他来说都是春天。

接着,“静能观动一机活,会复乘元千古淳”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万物的生动变化相结合,能够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把握住永恒不变的根本,使其思想和行为都显得深远而又纯粹。

“造物生生还化化,世情故故又新新”两句,更是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人间世事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万物都是在不断地生成与变化之中,而世人的情感和经历则是在循环中不断更新。

最后,“不妨长向亭中醉,自觉冲融气味真”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沉浸在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中,不断地享受着其中的美好和纯粹。这里的“亭中醉”,不仅仅是指酒醉,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赵君宝宣慰别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转似西湖诗图乃知吟啸湖山之乐辄为五诗奉答(其一)南屏书院

南屏环拥翠云堆,谁遣精庐特地开。

祭酒先生甘隐遁,燃藜太乙忽飞来。

胸中礧磈五千卷,门外芙蕖十万栽。

白日竟抛妻子去,群仙携手上瑶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程晋辅长和靖

传家气脉固深长,挟策来登和靖堂。

南渡金声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要知持守为涵养,好把精微重发扬。

共喜慈帏得甘旨,他时远到未渠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屠存博教授溧水

直道方心古所难,任渠俗眼笑儒冠。

子龙有屋犹黄壤,老郑无毡漫冷官。

一片湖光清客署,三州鼎足屹书坛。

只应翠绿迎人意,岁月功名正好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宴公孙倅乐语口号

后先相守是乡人,自有都梁见未曾。

药玉船中频送酒,镂金胜畔又行灯。

雁桥旧梦犹能记,凤阙新除自此升。

一笑不妨追乐事,坐看诸县乐丰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