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这是一首充满了动感和情感的山水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游船的画面。开篇“白笴夜长啸”即刻画出一番清冷与孤寂的氛围,"啸"字传达出水流冲刷岸边的声音,同时也暗示了夜之深长和静谧。紧接着,“爽然溪谷寒”则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凉意和宁静。
“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中,"鱼龙"二字不仅指实物,也象征着水中的生命力,"动陂水"则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处处生波澜"表明了水流的活泼与诗人的情感的起伏。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诗人通过“借”字,巧妙地将自然之物—月亮的人格化,使之成为一种动作,增添了一种超然的意境。"碧云端"则描绘了月亮悬挂在高远云端的壮丽景象。
最后,“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尽管肉眼无法望见,但内心的渴望却如同实体般存在,让人感到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痛苦。这也反映出诗人的飘泊生涯和对家国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深沉思念,是一首集山水田园与个人情怀于一体的杰作。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阏氏黄叶落,妾望白登台。
月出碧云断,蝉声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