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兹岭可逍遥,下可坐百人。
岂徒木石居,真与猿鹤邻。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逍遥岩的山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之感。诗人以“兹岭可逍遥”开篇,点明了此地的自在与宁静,仿佛是心灵得以栖息的所在。接着,“下可坐百人”,既展现了逍遥岩的宽敞与包容,也暗示了它作为聚会或休憩之地的实用性。
“岂徒木石居,真与猿鹤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逍遥岩的自然属性与超脱世俗的意境。这里的“木石居”并非指简陋的住所,而是强调了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融合。而“猿鹤邻”则通过象征手法,将逍遥岩与自由、高洁的动物相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逍遥岩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灵湫不受污,深浅何足计。
小憩松竹鸣,萧萧山雨至。
竹实凤将至,水清鱼自行。
着我草亭里,危坐学长生。
道士本避世,问之无姓字。
如何千载后,石室有人至。
雷公起卧龙,为国作霖雨。
飞电掣金蛇,其谁敢余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