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阿阇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东周路踏红尘里,北极门瞻紫气中。
好进焚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
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和哲理。其中,“阿阇梨与佛身同”一句,揭示了禅师与佛的合一之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性的精神追求。“灌顶难施利济功”则透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即便是高僧,也面临着在红尘中施展慈善之举的困难。
“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这两句诗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功与外在因缘的重要性,以及救渡众生的广大胸怀。这里的“虚空”形象,不仅指出了度化之难,也隐喻了一种无所不包、宽广如海的心灵境界。
接着,“东周路踏红尘里,北极门瞻紫气中。”两句描绘了行者在尘世中的脚步与目光,既有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有对超自然领域的向往。“东周”、“北极门”分别象征着南北方的极致之地,而“红尘”和“紫气”则是世俗与神圣的对比。
最后,“好进焚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精神真髓的传承。这里的“焚文”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脱物质文明的行为,而“帝泽”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恩泽。“却归天策继真风”则意味着回归自然、顺应天道,从而继承和发扬真正的精神遗产。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也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曾此栖心过十冬,今来潇洒属生公。
檀栾旧植青添翠,菡萏新栽白换红。
北面城临灯影合,西邻壁近讲声通。
不知门下趋筵士,何似当时石解空。
欲退无因贵逼来,少仪官美右丞才。
青袍早许淹花幕,霜简方闻谢柏台。
金诺静宜资讲诵,玉山寒称奉尊罍。
西峰有客思相贺,门隔潇湘雪未开。
瀑布见高低,岩开岩壁西。
碧云多旧作,红叶几新题。
滴沥中疏磬,嵌空半倚梯。
仍闻樵子径,□不到前溪。
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
鸳鸯已列樽罍贵,鸥鹤休怀钓渚孤。
白日不妨扶汉祚,清才何让赋吴都。
可能更忆相寻夜,雪满诸峰火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