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念奴娇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

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

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

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

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

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

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行行走走暂作停留,将天地美景收于篷窗之内。
稀疏的白鸥点缀三四点,几笔勾勒出横塘秋色浓厚。
江岸的鸟嘴冲刷着波浪,篱笆根部堆积落叶,乡间小路通向村庄集市。
微风吹过,带来的是满身的翠绿气息。
感叹门前积雪无人打扫,别墅冷清。山中的苦竹发出幽鸣,仿佛山鬼的低语。
即使现在还有晋代的遗迹,那样的清雅游赏已不再。
夕阳染黄了沙滩,天边云彩淡然,芦花在光影中摇曳。
何时能回归,剪下这半幅烟雨画卷。

注释

行行:行走不停。
止:停下。
乾坤:天地。
篷窗:简陋的船窗或帐篷。
星散:稀疏分散。
横塘:池塘,此处指景色优美的地方。
疏风:微风。
空翠:形容绿色清新如空中的翠色。
敲雪门荒:积雪未扫的荒凉门庭。
争棋墅冷:冷清的别墅,暗示棋局无人问津。
苦竹:竹子的一种,声音凄厉。
晋:这里可能指代古代的某个时期,如晋代,代表过去的美好时光。
烟水:烟雾笼罩的水面,象征着诗意的自然景色。

鉴赏

这首诗名为《湘月·念奴娇》,出自南宋词人张炎之手。诗中融合了对远古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中的孤独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 这几句描绘了词人独自徜徉于自然之中的景象,心中装载着天地万物,将自己封闭在深邃的书房内,观赏窗外星辰与飞鸥,感受着秋天特有的萧瑟气息。

"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 诗中继续描绘自然景色与词人孤寂的情感。岸边的水波、篱笆间的落叶,都是对静谧生活的刻画。而“堪叹敲雪门荒”一句,则透露出一种时代久远、物是人非的哀愁。

"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 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古代美好时光的怀念,即便是在现实中仍有一些可留恋之处,但已无法与历史上的清净游历相比。

"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诗篇的最后,词人面对落日和淡远的云彩,在芦花丛中追逐着光影,心中萌生归隐的愿望,想要割舍一部分尘世纷争。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精美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于历史与时光流逝的无尽哀愁。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湘月/念奴娇赋云溪

随风万里。已无心出岫,浮游天地。

为问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适,一片松阴外。

石根苍润,飘飘元是清气。

长伴暗谷泉生,晴光潋滟,湿影摇花碎。

浊浊波涛江汉里,忽见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鸥前沙净,欲洗幽人耳。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疏影.题宾月图

雪空四野,照归心万里,千峰独立。

身与天游,一洗襟怀,海镜倒涌秋白。

相逢懒问盈亏事,但脉脉、此情无极。

是几番、飞盖追随,桂底露衣香湿。闲款楼台夜色。

料水光未许,人世先得。

影里分明,认得山河,一笑乱山横碧。

乾坤许大须容我,浑忘了、醉乡犹客。

待倩谁、招下清风,共结岁寒三益。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梅影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

柳黄未结。放嫩晴消尽,断桥残雪。

隔水人家,浑是花阴,曾醉好春时节。

轻车几度新堤晓,想如今、燕莺犹说。

纵艳游、得似当年,早是旧情都别。

重到翻疑梦醒,弄泉试照影,惊见华发。

却笑归来,石老云荒,身世飘然一叶。

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绝。

怕夜寒、吹到梅花,休卷半帘明月。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