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家宗室独称贤,遗事闲中见旧编。
偶过河间寻往迹,却怜荒冢带寒烟。
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古问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开篇“汉家宗室独称贤”即点明了主题,即对汉代宗室后裔的赞誉与怀念。而“遗事闲中见旧编”则显示出诗人通过翻阅古籍,对往昔历史的探究和记忆。
接着,“偶过河间寻往迹”表达了诗人在河间一带游历,追寻古代先贤足迹的情景。"却怜荒冢带寒烟"则透露出一种对逝去繁华的遗址、对历史人物所剩无几的哀伤情怀。
“频求千古书连帙”显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典籍的渴望与追求,希望能够一窥究竟。而"独对三雍策几篇"则可能是指诗人在阅读《尚书》中的《大誓》、《周官》等篇章时的心境,这些都是古代重要的礼仪和法制文本。
最后,“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则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雅乐代表着高雅的音乐与文化,而“人已逝”则指那些创造者已经不在,但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雄歌”,即那种宏大的、有力的声音和精神,依然能够通过大自然之风传承下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古代典籍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文明的缅怀与尊崇。
不详
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石势虎蹲伏,山形龙屈盘。
寺开唐殿阁,坟掩宋衣冠。
幽涧泉声细,斜阳塔影寒。
近城多战鼓,栖息此中安。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茎露,斜晖月过城。
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
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