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朴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强不息的情怀。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一句,以地名开篇,设定了诗歌的空间背景。洛阳在古代是帝王的都城,而“天子”则是对帝王的尊称,这里用来指代洛阳城,表明其非凡的地位。接着,“金谷石崇乡”则具体描绘了一处美丽的地方,"金谷"和"石崇"都是地名,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景物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古朴雄伟的画面。
接下来的“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两句,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草色侵官道"表现了草长得很茂盛,以至于覆盖了原本清晰的官道;"花枝出苑墙"则形象地展现了花开到了一墙之外,显示了自然生机的旺盛。
诗人在“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两句中,透露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书成休逐客"表明当诗作完成后,作者便不再迎合世俗,而是放松自我,与朋友相聚;"赋罢遂为郎"则显示了一种转变,从写作中获得的满足感,使得自己也许可以成为一名官员(古代称文学之士有时可被授予“郎”职)。
最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不以为然,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贫贱非吾事"意味着诗人并不在意世俗中的贫富贵贱;而"西游思自强"则透露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坚定的自我提升之心,"西游"可能是指向更广阔的世界或精神空间探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洛阳乡村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坦诚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生活态度。
不详
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
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
游客淹星纪,裁诗鍊土风。
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
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
月静金田广,幡摇银汉斜。
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
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