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白话诗(其十五)

奴人赐酒食,恩言出义气。

无赖不与钱,蛆心打脊使。

贫穷实可怜,饥寒肚露地。

户役一槩差,不办棒下死。

宁可出头坐,谁肯被鞭耻。

何为抛宅走,良由不得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贫苦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反抗压迫的决心。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奴仆在主人给予的“酒食”和“恩言”背后,实际上承受着不公正待遇的现实。

“奴人赐酒食,恩言出义气。” 开篇即揭示了主仆关系中的表面和谐与实质不公。主人看似慷慨地给予奴仆食物和言语上的“恩惠”,但实际上这些“恩惠”往往伴随着隐性的剥削和不平等的待遇。“无赖不与钱,蛆心打脊使。” 描述了奴仆即使不索取钱财,也依然遭受主人的苛待和虐待,这种虐待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深入到精神层面,如同蛆虫般侵蚀着他们的尊严和生活。

“贫穷实可怜,饥寒肚露地。” 进一步强调了奴仆生活的艰辛和悲惨,他们因贫穷而备受煎熬,饥饿和寒冷是日常生活的常态,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得到保障。“户役一槩差,不办棒下死。” 指出在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下,奴仆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劳役,还面临着随时可能因无法完成任务而遭受严酷惩罚的威胁。

“宁可出头坐,谁肯被鞭耻。” 表达了奴仆们对于自由和尊严的渴望,宁愿选择面对未知的风险,也不愿忍受屈辱和压迫。“何为抛宅走,良由不得止。” 最后两句点明了奴仆们之所以选择逃离,是因为他们已经到了无法忍受、不得不寻求改变的地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他们在压迫面前的抗争精神。通过朴素的语言和强烈的对比,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

收录诗词(26)

缺名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言白话诗(其十六)

狼多羊数少,莫畜恶儿子。

年是无限年,你身甚急速。

有意造罪根,无心念诸佛。

你从何处来,脓血相和出。

身如水上泡,暂时还却没。

魂魄游空虚,盲人入暗窟。生死如江河,波浪?啾唧。

形式: 古风

五言白话诗(其十七)

世间日月明,皎皎照众生。

贵者乘车马,贱者膊担行。

富者前身种,贫者悭贪生。

贫富有殊别,业报自相迎。

闻强造功德,吃著自身荣。

智者天上去,愚者入深坑。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五言白话诗(其十八)

身如大店家,命如一宿客。

忽起向前去,本不是吾宅。

吾宅在丘荒,园林出松柏。

邻接千年冢,故路来长陌。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五言白话诗(其十九)

身卧空堂内,独坐令人怕。

我今避头去,抛却空閒舍。

你道生时乐,吾道死时好。

死即长夜眠,生即缘长道。

生时愁衣食,死鬼无釜灶。

愿作掣拨鬼,入家偷吃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