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祖帐临伊水,前旌指渭河。
风烟里数少,云雨别情多。
重叠受恩久,邅回如命何。
东山与东阁,终异再经过。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怀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祖帐临伊水,前旌指渭河。" 这两句开篇便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设定了一种宏大的历史氛围。祖帐、前旌都是军旗的名称,这里用来点明诗人所在之地,是一处边关要塞。而伊水和渭河,则是古代重要的地理标志,象征着疆土的辽阔。
"风烟里数少,云雨别情多。" 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种淡远的情愫。风烟里,意指边塞之地的寂寥与荒凉,而“数少”则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于往昔时光的回味和留恋。而云雨,则常用来象征离别重逢的情感,“多”字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浓烈。
"重叠受恩久,邅回如命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恩遇的长久记忆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感慨。“重叠受恩”意味着深切的感激之情,而“邅回如命何”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困惑。
"东山与东阁,终异再经过。" 最后两句诗则通过对空间位置的强调,表达了时间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感慨。东山、东阁原本可以指同一地点,但在这里被用来象征着不同的时空,从而强化了“终异再经过”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细致描写和对往昔情怀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哀愁与期待。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岁杪风物动,雪馀宫苑晴。
兔园宾客至,金谷管弦声。
洛水故人别,吴宫新燕迎。
越郎忧不浅,怀袖有琼英。
萧条对秋色,相忆在云泉。
木落病身死,潮平归思悬。
凉钟山顶寺,暝火渡头船。
此地非吾土,闲留又一年。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
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为问游春侣,春情何处寻。
花含欲语意,草有斗生心。
雨频催发色,云轻不作阴。
纵令无月夜,芳兴暗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