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文信国事四首(其一)

地转天旋事不同,老臣临市自从容。

誓将西岭填东海,忍着南冠向北风。

千里勤王空赴义,百年养士独收功。

人间别有成仁乐,未用区区悼此公。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咏文信国事四首》之一,通过描绘一位老臣在市井中的从容姿态,以及他坚定的决心和高尚的情操,展现了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文信国(即文天祥)的敬仰之情。

首句“地转天旋事不同”,暗示了世事变迁,但忠诚之心不变。接着“老臣临市自从容”描绘了一位老臣即便身处市井,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体现了他的大度与超脱。

“誓将西岭填东海,忍着南冠向北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老臣对于国家的忠诚与决心。他愿意付出一切,包括填海这样的壮举,来守护国家,即使面对北风凛冽,也依然坚守南冠,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千里勤王空赴义,百年养士独收功”则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意义。千里迢迢为王室奔走,虽未能实现具体目标,但百年来培养人才,最终独力收获了功勋,体现了忠诚与教育后代的重要性。

最后,“人间别有成仁乐,未用区区悼此公”表达了对忠诚者牺牲的另一种理解——他们的牺牲并非无意义,而是为了更高的理想和正义,这种牺牲本身也是一种成就和快乐。因此,不应仅仅为个人的离世而哀悼,而应看到他们为后世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精神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臣形象的塑造,颂扬了忠诚、牺牲与正义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文天祥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咏文信国事四首(其二)

仓卒勤王万里身,风尘颠倒作累臣。

三纲已去嗟何补,一死临期认自真。

直以安危系天下,未宜成败论斯人。

遗文尚可诛奸贼,何但悲辛泣鬼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咏文信国事四首(其三)

国势已离天命去,孤臣狼狈阻残兵。

分当如此馀非计,事讫无成死有名。

平日公卿咸肉食,千年忠义属书生。

天心悔祸宁无日,惜不令公见肃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咏文信国事四首(其四)

南北间关百战馀,此身宗社许驰驱。

可怜功业惟诗在,自决存亡与国俱。

强敌至残犹叹服,皇天无意竟何如。

平生心事堪谁诉,漫托他年半纸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枕上闻雨有怀宜兴杭道卿

三更风雨闹虚檐,灯焰寥寥抱枕眠。

应有旅游人不寐,凄凉莫到小楼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