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文信国事四首(其四)

南北间关百战馀,此身宗社许驰驱。

可怜功业惟诗在,自决存亡与国俱。

强敌至残犹叹服,皇天无意竟何如。

平生心事堪谁诉,漫托他年半纸书。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咏文信国事四首》之四,通过“南北间关百战馀”开篇,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深刻感慨。接下来,“此身宗社许驰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愿意为国家奔走效劳的决心。

“可怜功业惟诗在”,诗人感叹,虽然功业可能已随时间消逝,但诗歌却能永存,成为记录历史、传承精神的载体。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身创作的自豪感。

“自决存亡与国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生死与共的态度,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强敌至残犹叹服”,描述了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依然能够赢得尊敬和佩服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勇气。

“皇天无意竟何如”,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对上天无法决定一切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思考。

最后,“平生心事堪谁诉,漫托他年半纸书”,诗人感叹自己一生的心事无人可诉,只能寄托于未来的文字之中,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后世的一种期待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对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命运的哲学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枕上闻雨有怀宜兴杭道卿

三更风雨闹虚檐,灯焰寥寥抱枕眠。

应有旅游人不寐,凄凉莫到小楼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厓山大忠祠(其一)

鼎湖龙远野云阴,慷慨中流誓国心。

臣力不支香气竭,忠䰟有限海波深。

百年仁义空澌尽,此日神州遂陆沉。

峻节奇功磨不得,崖山突兀自千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厓山大忠祠(其二)

皇天不祐宰臣谋,万里楼船一浪休。

飘荡已知吾事去,覆亡安用此身浮。

祗今潮自如期至,终古江应不尽流。

折戟并销尘海换,行人犹自说碙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厓山大忠祠(其三)

频年航海欲何为,天厌中原遂不支。

满地江湖无死所,际天风浪有平时。

仓皇一念聊臣分,寂寞中流赖史知。

回首又看强敌灭,寒潮自绕大忠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