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苦雨归桃花崦伤亲友略尽

废弃忝残生,后来亦先夭。

诗人感风雨,长夜何时晓。

去国宦情无,近乡归梦少。

庇身绝中授,甘静忘外扰。

丽景变重阴,洞山空木表。

灵潮若可通,寄谢西飞鸟。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翻译

一生被废弃,命运多舛早早离世。
诗人感叹风雨,漫长的黑夜何时才能破晓。
离开朝廷官场,对故乡的思念减少了许多。
身处偏远之地,我甘愿平静,忘却外界纷扰。
美景转为阴霾,洞山寂静,树木凋零。
如果灵潮能传达,我想托付给西飞的鸟儿。

注释

废弃:指被抛弃或不被重视。
忝:有愧于,此处表示不幸的命运。
先夭:早逝。
感:感受。
风雨:自然界的风雨,也可象征人生的艰难困苦。
长夜:比喻漫长的困境。
去国:离开国家,指离开朝廷。
宦情:做官的心情或情绪。
归梦:思乡的梦境。
庇身:寻求庇护或藏身之处。
绝中授:在偏远之地接受任命。
甘静:甘愿平静。
丽景:美丽的景色。
重阴:浓重的阴霾。
空木表:形容树木稀疏,景象荒凉。
灵潮:神秘的水流或象征情感的潮流。
通:传达。
西飞鸟:向西飞翔的鸟,可能象征远方的人或信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而又带有自我安慰的情感体验。开篇“废弃忝残生,后来亦先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悲观态度,"忝残生"指的是不幸的、短暂的人生,而“后来亦先夭”则强调了这种不幸的宿命。

接着,“诗人感风雨,长夜何时晓”一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哀愁与不安。这里的“风雨”象征着外界的动荡变化,同时也映射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句“去国宦情无,近乡归梦少”,则是诗人对远离家乡、流离失所的感慨。"去国"意味着离开自己的国家或故土,而"宦情"则指的是对于旧时往事的怀念。"近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却只能在梦中得以实现,反映出诗人对现实无力的无奈。

“庇身绝中授,甘静忘外扰”两句,显示出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他选择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不再被外界的干扰所困扰。“庇身”意味着保护自身,“绝中授”则是指内心的坚守和不受外界影响。

“丽景变重阴,洞山空木表”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丽景"本应是美好的风光,但却被"重阴"所覆盖,而"洞山"和"空木"则增添了一种荒凉与孤寂。

最后,“灵潮若可通,寄谢西飞鸟”两句,则是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感激。这里的“灵潮”指的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是精神上的沟通,而"西飞鸟"则是一种传递信息、寄托情感的象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悲凉与超脱。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

行到三姑学仙处,还有刘阮二郎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曲龙山歌(其一)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

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

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

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

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

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

形式: 古风

曲龙山歌(其二)

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圣人之意有所在。

曲龙何在在海中,石室玉堂窅玲珑。

其下琛怪之所产,其上灵栖复无限。

无风浪顶高屋脊,有风天晴翻海眼。

愿逐刚风骑吏旋,起居按摩参寥天。

凤皇颊骨流珠佩,孔雀尾毛张翠盖。

下看人界等虫沙,夜宿层城阿母家。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三首(其一)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

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看君颜色好。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