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得遇真传,便知下手,成功不难。

得癸生之际,抽铅添汞,火休太燥,水莫令寒。

鼓动巽风,扇开炉韛,武炼方烹不等闲。

金炉内,个两般灵物,锻炼成丸。先须打破疑团。

方透归根复命关。

使赤子乘龙,离宫取水,金公跨虎,运火烧山。

金公无言,姹女敛袂,一个时辰炼就丹。

浑吞了,证金刚不坏,超出人间。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一旦得到真传,便知如何开始,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在癸水生成之时,加入铅汞调和,火候不宜过猛,水温也不要过低。
借助巽风推动,打开炉门,武力修炼如同烹饪,非同寻常。
在金炉中,两种灵性物质相互作用,炼制成丹。首先要解开疑惑。
只有通过回归根本,才能恢复生命力的关键阶段。
让赤子骑龙,从离宫汲取精华,金公驾驭猛虎,用火焚烧万物。
金公沉默,姹女收起衣袖,经过一个时辰的炼制,丹药完成。
最后吞服,成就金刚不坏之身,超脱人世凡尘。

注释

得:获得。
传:传授。
癸生:指特定时刻或状态。
燥:过于猛烈。
寒:过于寒冷。
鼓动:激发。
炉韛:炉门。
武炼:武力修炼。
烹:炼制。
个两般:两种。
灵物:神秘物质。
疑团:困惑。
归根复命关:生命轮回的关键节点。
赤子:比喻纯净的心灵。
离宫取水:汲取智慧。
金公跨虎:象征力量与勇气。
火烧山:激烈的过程。
姹女敛袂:女性形象,表示收敛。
时辰:时间单位。
金刚不坏:形容无比坚固。
人间:世俗世界。

鉴赏

这首《沁园春》是元代道士李道纯的作品,以炼丹修炼为主题,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哲学思想。词中描述了修炼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得癸生之际”象征着时机成熟,“抽铅添汞”代表阴阳调和,“火休太燥,水莫令寒”强调控制火候的重要性。通过“鼓动巽风”、“扇开炉韛”等动作,描绘出炼丹炉中的动态场景,显示炼丹过程的严谨与不易。

“武炼方烹不等闲”表达了炼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而“金炉内,个两般灵物,锻炼成丸”则形象地说明了将精华凝聚成丹的过程。接下来,词人强调了破除疑惑、回归本源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神秘的修炼动作,如“赤子乘龙”、“金公跨虎”等,象征着精神上的提升。

最后,“金公无言,姹女敛袂,一个时辰炼就丹”描绘了炼丹达到高潮的瞬间,而“金刚不坏,超出人间”则揭示了修炼的终极目标——超脱世俗,达到不朽的境界。整首词语言凝练,富有象征意义,展示了作者对道教修炼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

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

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

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

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见闻知觉俱抛。

直打并、灵台无一毫。

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

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

全真辈,苟不全真性,劫运宁逃。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身处玄门,不遇真师,徒尔劳辛。

若绝学无为,争知阖癖,多闻博学,宁脱根尘。

固守自然,终成断灭,着有着无都不真。

般般假,那星儿妙处,参访高人。一言说破元因。

直指丹头精气神。

问一穷玄关,本无定位,两般灵物,只在心身。

动静相因,有无交入,五气朝元万善臻。

幽奇处,把一元簇在,一个时辰。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真]韵

沁园春

叉手者谁,合掌者谁,击拳者谁。

只这些伎俩,人犹错会,无为妙理,孰解操持。

我为诸公,分明举似,老子瞿昙即仲尼。

思今古,有千贤万圣,总是人为。可怜后学无知。

辨是是非非没了期。

况天地与人,一源分判,道儒释子,一理何疑。

见性明心,穷微至命,为佛为仙只在伊。

功成后,但殊途异派,到底同归。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