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其八)

吾观孔父鼎,知有名世哲。

英英大谏公,克世嗣前烈。

翱翔金銮坡,白首贯忠节。

后昆有斯人,谱系愈卓绝。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我观察孔子的鼎,知道他是一位闻名于世的哲人。
他的才智如同明亮的星辰,作为伟大的谏臣,继承了前人的光辉事业。
他在金銮殿上显赫,一生忠诚不渝。
有了这样的人,家族的谱系更加卓越非凡。

注释

孔父:指孔子,古代尊称。
鼎:古代象征权力和威望的器物,这里代指孔子的地位。
英英:形容才能出众,光明磊落。
金銮坡:宫殿的代称,这里指朝廷。
后昆:后代子孙。
谱系:家族世系。
卓绝:非常出色,超出常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鲜于公家族的辉煌历史和卓越成就。"吾观孔父鼎,知有名世哲"表明通过观赏古鼎,了解到鲜于家族具有崇高的道德智慧和远大的理想。这不仅彰显了鲜于公家族的文化底蕴,也反映出诗人对其家族历史的尊重与认同。"英英大谏公,克世嗣前烈"则形容鲜于公是一位品德高尚、继承先辈英勇事迹的大臣。"翱翔金銮坡,白首贯忠节"描绘了鲜于公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即使到了晚年,也依旧保持着坚定的忠诚之心。

"后昆有斯人,谱系愈卓绝"则指出鲜于家族后代中仍然涌现出杰出的人才,其族谱因而更加显得非凡。整首诗通过对鲜于公家族的颂扬,展现了一个家族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和美德。

李廌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鉴赏眼光,为我们还原了这份对鲜于公家族无比尊崇之情。通过这八个字,他不仅展现了鲜于公家族卓越不凡的家风,更在诗中融入了对家族传承与美德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人对于家族责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态度。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其三)

天地西设险,剑外分野殊。

君家万里侯,支郡许专诛。

威名詟华夷,玉帛走易于。

韡韡常棣华,煌煌驷马车。

形式: 古风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内相先生题其名曰蜀鲜于氏卓绝之堂某以此八字为韵作八诗盖鲜于公顷尝俾某赋之而三子以求其诗故原其古而美其今以颂美之(其一)

商朝有仁人,为奴耻荣禄。

九畴传帝秘,八教清濊俗。

苗裔散诸华,庆泽钟左蜀。

峥嵘多望人,冠冕称盛族。

形式: 古风

施柏花

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

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

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

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某顷元祐三年春礼部不第蒙东坡先生送之以诗黄鲁直诸公皆有和诗今年秋复下第将归耕颍川辄次前韵上呈编史内翰先生及乞诸公一篇以荣林泉不胜幸甚

半生虚老太平日,一日不知人不识。

鬓毛斑斑黑无几,渐与布衣为一色。

平时功名众所料,数奇辜负师友责。

世为长物穷且忍,静看诸公树勋德。

欲持牛衣归颍川,结庐抱耒箕隗前。

祇将残龄学农圃,试问瀛洲紫府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