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涧奉呈蒋帅待制

菖蒲涧底生九节,流水遂作菖蒲香。

安期服之已仙去,漫脱双舄留秦皇。

秦皇杀伐自无度,年龄社稷何由长。

蓬莱毕竟不可见,十祠千载聊相望。

散发追之又无迹,后来诡谲传崔郎。

至今正月二十五,城北夹道珠帘张。

元戎要宾锤大鼓,老蛮献馔烧肥羊。

倾城尽作蒲涧饮,美俗眷恋神仙乡。

穿云丝竹度别浦,绕山金翠明残阳。

我乘款段到已晚,越台仅得参壶觞。

公携大句使我读,冰澌戛齿清琅琅。

张侯继作亦精敏,兰茝相倚传芬芳。

却寻陈事考僭迹,死佗称帝鋹称王。

基山控海恃远崄,大明一出旋消亡。

岂如戴主效臣节,白骨虽朽忠名彰。

只今神孙太母圣,天下击壤歌时康。

佳期不邀墓中鬼,乐民之乐真循良。

勒词苍崖告万古,蒲涧之会无淫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蒲涧奉呈蒋帅待制》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诗中描绘了菖蒲涧的独特景致与历史传说,以及蒲涧聚会的热闹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首句“菖蒲涧底生九节,流水遂作菖蒲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菖蒲涧的自然景观,菖蒲生长于涧底,其香气随着流水弥漫开来,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安期服之已仙去,漫脱双舄留秦皇”则引入了关于仙人安期生的传说,他服食菖蒲后成仙而去,留下了仙履作为纪念,增添了神秘色彩。

接着,“秦皇杀伐自无度,年龄社稷何由长”表达了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暗示了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性。随后,“蓬莱毕竟不可见,十祠千载聊相望”则表达了对理想仙境的向往,但又意识到其难以触及的现实。

“散发追之又无迹,后来诡谲传崔郎”描述了追寻仙人的无果,以及崔郎的传说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神仙世界的想象。最后,“至今正月二十五,城北夹道珠帘张”将视线拉回现实,描绘了蒲涧聚会的盛况,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美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石屏台致酒呈蒋帅待制

石屏台下玉池水,绕岸石屏青齿齿。

镌劖初自人力成,一石十牛车不起。

辇置应须费万金,园囿森罗供宴喜。

苍藓昏埋岁月远,修藤缠络根相倚。

刘鋹族氏已无馀,此物犹存旧基址。

曾经战鼓轰雷霆,屡对春风阅罗绮。

老榕交阴不透日,客袂生寒冰雪洗。

小桥断处栈梯连,一线崎岖劣容跬。

未知深窟藏龙蛇,但见枯荷阁蝼蚁。

摩挲题字考前人,名姓班班少奇伟。

请公椽笔赋大篇,歌颂永平诛僭拟。

光焰须令万丈长,一时行乐何足纪。

形式: 古风

朝汉台寄呈蒋帅待制

鹿入望夷秦欲灭,真剑先流白蛇血。

尉佗椎髻尔何为,漫占海隅蛟蜃穴。

祝融之符天下归,岂假陆生三寸舌。

千金装橐未为多,更上高台拜尧阙。

至今人说朝汉台,不知此地藏蒿莱。

使君好事一登赏,譬若古镜初磨开。

香炉烟生石门晓,三山翠拥浮丘来。

风松自作笙箫响,暮霞却捲旌旗回。

长空无碍鸟无迹,人事宁须问今昔。

琼浆且泛琉璃船,满眼夕阳留不得。

登台何似登金门,烂吐文章侍君侧。

愿公归作老姚崇,莫学江东穷李白。

形式: 古风

白玉笙

白玉笙,咸通十三年琢成。

琢成匠人十指秃,进奉明堂声妙曲。

当时应赐恩泽家,流传至煜煜好奢。

高堂日日听吹笙,不知国内非和平。

仁兵万众一旦至,国破苍黄笙堕地。

虽然讹缺未苦多,却落人间为宝器。

管长纤纤剥笋束,况值吴姬指如玉。

不见排星换掩时,自然天韵来相续。

昔时祸乱曲,今日太平歌。

兴亡不系白玉笙,但看君王政若何。

形式: 古风

金熨斗

金熨斗,酌醇酒。

熨开万斛之愁肠,赠尔千年之眉寿。

酣酣笑脸坐生春,安用逢人嗟白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