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

山下多荒土,开垦已三年。

种麦多不收,种稻乃得全。

种豆复种粟,种麻兼种棉。

以此为生活,终岁钁头边。

耕田博饭食,兹语古所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在艰苦环境下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多种农作物种植活动,包括小麦、水稻、大豆、粟米、麻和棉花等。他们不辞辛劳地耕作,以期获得足够的食物来维持生计。诗中流露出对农民辛勤付出的同情与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通过“以此为生活,终岁钁头边”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土地打交道的日常场景,体现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是明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和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一)

一僧腰背曲,见予多笑颜。

少小绝世味,中岁历苦艰。

一从戈甲兴,展转岛屿间。

来此十载馀,不复问人寰。

日日荷锄出,日日负薪还。

自言用力惯,一生不敢閒。

令我闻斯言,惕然愧素餐。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二)

一僧尚年少,胡为耽幽寂。

结屋在高层,萧然徒四壁。

寒至尚开窗,狂飙吹几席。

仰眺远山明,俯视近溪直。

时来共话言,庶可慰朝夕。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三)

人尽称金塔,塔亦有虚名。

以此得实祸,残毁无完形。

吁嗟复吁嗟,三匝涕泪零。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四)

安居金塔寺,高吟金塔篇。

主人情缱绻,老病意留连。

今冬又且过,不敢拟来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