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阳吟

浈阳汇清深,两岸山千寻。

倒景覆东壑,返照他山林。

野筱摇壁动,山芭弄风吟。

悄然兴我思,愧负泉石心。

南冈挂鹿冠,长流濯尘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此诗《贞阳吟》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描绘了浈阳汇清深的自然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悟。

首句“浈阳汇清深”,开篇即点出地点与环境特点,浈阳之水清澈深邃,为全诗营造了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两岸山千寻”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岸高山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倒景覆东壑,返照他山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面倒映的山景和夕阳余晖洒在山林间的美丽画面,通过“倒影”和“返照”的动态美,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野筱摇壁动,山芭弄风吟”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细微的自然元素——野竹与山芭随风摇曳,仿佛在轻声细语,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悄然兴我思,愧负泉石心”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的触动与反思,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完全沉浸于自然之美的遗憾与自责。“南冈挂鹿冠,长流濯尘襟”则是诗人想象自己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贞阳吟》通过对浈阳汇清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甲戌正月十七日潘仲鲁黄门诸友游金华双龙赤松诸洞二首(其二)

开岁新阳候,微雪初晴天。

空峒霭朝晖,石榻生寒烟。

独木度危壑,千峰隔尘寰。

閒同二三子,淩厉寻神山。

群英播芳秀,奇葩吐清妍。

真源杳何许,日夕憺忘旋。

形式: 古风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一)

我本增城子,家实在天山。

持此观化意,遨游乎人间。

游居以一视,忙处有真閒。

土木长兀兀,佩玉自珊珊。

涓流赴大海,星火势必然。

寄语远游子,游心夙当还。

形式: 古风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二)

还此远游念,即事乃名山。

鱼泳深渊底,鸟飞霄汉间。

此理盈宇宙,万变心自閒。

登山索美玉,入海寻名珊。

自兹皆外求,我言然不然。

至宝本固有,何必徒往还。

形式: 古风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三)

往还等妄虑,谁能不同天。

天枢寂不动,万事如云烟。

异哉狂驰子,乃欲出人寰。

垂涎探宝藏,脱迹蓬莱山。

耳能听丝竹,目能辨蚩妍。

天灵参我前,宇宙相周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