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十五)送贾耘老、盛德常还郡。时饮官酒于东堂,二君许复过此

杏花时候。庭下双梅瘦。天上流霞凝碧袖。

起舞与君为寿。两桥风月同来。东堂且没尘埃。

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催。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毛滂创作的《清平乐·送贾耘老、盛德常还郡》。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送别图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杏花时候"一句,以鲜明的意象引入春天的氛围。杏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春日相连,是一种清新脱俗的象征。在这个时候,庭院中的双梅显得格外瘦弱,似乎在诉说着冬去春来的沧桑。

"天上流霞凝碧袖"则是对自然景色的一种超现实的描绘。诗人将天空中流动的彩云比喻为凝固在碧绿色的衣袖之中,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也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梦幻色彩。

"起舞与君为寿"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通过跳舞这一古典礼仪,诗人祈愿朋友健康长寿,这也彰显了中国文化中重视亲情和友情的情感特点。

接着的两句"两桥风月同来。东堂且没尘埃"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画面。"两桥"可能是指庭院中的景观,"风月同来"则是诗人对此刻美好时光的感受。而"东堂且没尘埃"则暗示了宴席所在之处平日的清洁和这次聚会的特别性。

最后两句"烟艇何时重理, 更凭风月相催"展现了诗人对未来再聚的渴望。"烟艇"可能是指某种交通工具或休闲设施,而"何时重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期待。而"更凭风月相催"则是诗人在享受着眼前美景的同时,也被这种美好所激励,希望将这份情感转化为行动的力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其一)春夜曲

兰堂灯灺。春入流苏夜。衣褪轻红闻水麝。

云重宝钗未卸。知君不奈情何。时时慢转横波。

一饷花柔柳困,枕前特地春多。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一)

雪馀寒退。唯有青松在。春不加荣寒不悴。

用舍如公都耐。流肪磊硌龟蛇。会留红日西斜。

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二)

重芳叠秀。风约仙云皱。椿不争年松与寿。

共出皇家忠孝。仁深枯冷皆蒙。托根不倚东风。

日照恩光万里,暖生塞草丛中。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十四)春兰用殊老韵

曲房青琐。浅笑樱桃破。睡起三竿红日过。

冷了沈香残火。东风偏管伊家。剩教那与秾华。

谁送一怀春思,玉台燕拂菱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