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辞(其一)

秋色何凄凄,奈此可怜宵。

银河望不极,万籁凉萧萧。

云花远缥缈,月影寒寂寥。

一雁蹲沧洲,群萤飞断桥。

仰盼苍松枝,黯然不自聊。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秋天的景色为何如此凄凉,面对这可悲的夜晚实在难以忍受。
遥望银河却无法触及尽头,万物的声音在这寒冷中显得格外寂静。
云彩像远处的幻影般飘渺,月光下的景象清冷而孤寂。
一只孤雁停歇在水边,成群的萤火虫飞过断桥之上。
抬头仰望那苍翠的松树,心中不禁感到落寞和无依。

注释

凄凄:形容秋色的凄凉。
奈:表示无奈或忍受。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系,这里象征着远方或理想。
万籁:各种声音。
缥缈:形容云彩或景象若隐若现。
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
聊:聊天,此处指自我安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萧瑟画面。开篇“秋色何凄凄,奈此可怜宵”表达了作者对深秋之美的感慨和对夜晚寂寞氛围的怜悯。"银河望不极,万籁凉萧萧"则是借助宇宙之大来形容秋夜的辽阔与清冷。

“云花远缥缈,月影寒寂寥”中,“云花”指的是天边的云朵,它们在月光下呈现出一种缥缈、模糊的美,而“月影寒寂寥”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冷清。"一雁蹲沧洲,群萤飞断桥"通过描写孤雁栖息在河岸,以及萤火虫在断桥上飞舞,增添了一种秋日寂寞的意境。

最后,“仰盼苍松枝,黯然不自聊”表达了诗人抬头望向苍古的松枝,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忧郁之情,不禁陷入沉思之中。这一系列的描写共同构建了一幅秋宵的寂寞图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无法自拔的感慨。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秋宵辞(其十)

清秋薄湖山,蒲柳生寒烟。

怅望荷花中,谁家鸣筦弦。

岂复念伊人,孤影芙蓉边。

吸风咀月露,照水时自怜。

暗怀夜光宝,长吁不成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茶歌

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东风吹。

壑源春到不知时,霹历一声惊晓枝。

枝头未敢展鎗旗,吐玉缀金先献奇。

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

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

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

碾边飞絮捲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

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

蟹眼已没鱼眼浮,壮壮松声送风雨。

定州红玉琢花瓷,瑞雪满瓯浮白乳。

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

两腋飕飕毛窍通,洗尽枯肠万事空。

君不见孟谏议,送茶惊起卢仝睡。

又不见白居易,馈茶唤醒禹锡醉。

陆羽作茶经,曹晖作茶铭。

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

素虚见雨如丹砂,点作满盏菖蒲花。

东坡深得煎水法,酒阑往往觅一呷。

赵州梦里见南泉,爱结焚香瀹茗缘。

吾侪烹茶有滋味,华池神水先调试。

丹田一亩自栽培,金翁姹女采归来。

天炉地鼎依时节,炼作黄芽烹白雪。

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痾苏。

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形式: 古风

闻鹤叹

霜翎雪羽胭脂顶,玄裳翠距白玉颈。

何年乘风下太清,芝田烟暝瑶池冷。

天台山上玉京天,何似青天玉帝前。

晓云黯淡但欲唳,夜月凄凉那得眠。

君不见东海苍鱼浮吞舟,一朝失却风涛秋,陆地蝼蚁俱逆谋。

又不见南山白虎啸裂石,一朝不得山林力,平原狸兔起图食。

如彼茅圊蝇,不知天池翔大鹏。

如彼布裈虱,不知白鸾舞空碧。

世间炎凉相渭泾,是非宠辱无限情。

彼鹤暂尔耳,自警聊自鸣。

山灵更须勤爱护,忽然鼓翅翔四溟。

上有昆台琪花红,下有蓬山芝草青。

山头知音复能几,几人得如华与丁。

那堪九霄去,人世无此声。

形式: 古风

食生菜

残风剩雨放春晴,久醉欲醒何由醒。

枕上扶头更解酲,五官六吏皆失宁。

满园莴苣间蔓青,火急掣铃呼庖丁。

细脍雨叶缕风茎,酢红姜紫银盐明,豆臡麻膏和使成。

食如辣玉兼甜冰,毛骨洒洒心泠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