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刁二老

两邦山水未凄凉,二老风流总健强。

共成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

藏春坞里莺花闹,仁寿桥边日月长。

惟有诗人被磨折,金钗零落不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两国山水尚未显凄凉,两位老人风采依旧健朗。
他们共同活到一百七十岁,各自畅饮了三十万六千杯。
藏春坞中花鸟喧闹,仁寿桥畔岁月悠长。
唯有诗人饱受磨难,连金钗也散落无法成行。

注释

两邦:两国。
山水:山水景色。
未:尚未。
凄凉:凄清冷落。
二老:两位老人。
风流:风采出众。
总:始终。
健强:身体强壮。
共:共同。
成:达到。
一百七十岁:一百七十岁的寿命。
各:各自。
三万六千觞:三十万六千杯酒。
藏春坞:隐藏春天的地方(可能指园林或别墅)。
莺花:黄莺和花朵。
闹:热闹。
仁寿桥:寓意长寿的桥。
日月长:时间长久。
惟有:只有。
诗人:文学创作者。
被磨折:遭受挫折。
金钗:古代女子饰品,象征女性。
零落:散落。
不成行:无法整齐排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健康的友情图景,表现了诗人对两位老者健朗风采的赞美。"两邦山水未凄凉,二老风流总健强"直接点出了主题,即便在自然界的春意渐退之际,这两位老人的精神状态依然充满活力和朝气。"共成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则具体化了他们的年纪和生活态度,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他们健康长寿的祝福。

接下来的两句"藏春坞里莺花闹,仁寿桥边日月长"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意境。"惟有诗人被磨折,金钗零落不成行"却突然转向自我,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与这二老相比之下的自谦或是对自身才华未能充分展现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朋友健康长寿的祝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友情的珍视。而最后一句则引入了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广阔的意象,也不乏深刻的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去年秋,偶游宝山上方。入一小院,阒然无人。有一僧,隐几低头读书。与之语,漠然不甚对。问其邻之僧,曰:「此云阇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润还,复至其室,则死葬数月矣。作诗题其壁

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

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听僧昭素琴

至和无攫醳,至平无按抑。

不知微妙声,究竟从何出?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

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

形式: 古风

僧惠勤初罢僧职

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

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

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

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

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

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

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

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

形式: 古风

游灵隐高峰塔

言游高峰塔,蓐食治野装。

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

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

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

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

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

渐闻钟磬音,飞鸟皆下翔。

入门空有无,云海浩茫茫。

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

问年笑不答,但指穴藜床。

心知不复来,欲归更彷徨。

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