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谷行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形式: 古风

翻译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注释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
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向:差不多的意思。
甲兵:铠甲和兵械。
泛指兵器。
农器:农用器具。
尽:一作“得”。
一本“耕”下有“田”字。
烈士:指战士。
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
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
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
行复:且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天下所有的郡国都向往拥有成千上万座城池,每一座城都有坚固的防御和精良的甲兵。然而,诗人并不希望这些铸造出来的武器用于战争,而是希望它们能够被改造成农具,让每寸荒芜的田地都能被耕种。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劳动人民不再为战争所困扰,能够安心耕作、养蚕,以期获得丰收。

诗中的意象鲜明,对仗工整,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牛尽耕,蚕亦成"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农事和丝业的繁荣景象,而"不劳烈士泪滂沱"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和对战乱之苦的同情。最后两句"男谷女丝行复歌"描绘了一幅男人耕田,女人纺织,人们欢唱歌曲的情景,充分展现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对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期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课伐木

长夏无所为,客居课奴仆。

清晨饭其腹,持斧入白谷。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

尚闻丁丁声,功课日各足。

苍皮成委积,素节相照烛。

藉汝跨小篱,当仗苦虚竹。

空荒咆熊罴,乳兽待人肉。

不示知禁情,岂惟干戈哭。

城中贤府主,处贵如白屋。

萧萧理体净,蜂虿不敢毒。

虎穴连里闾,堤防旧风俗。

泊舟沧江岸,久客慎所触。

舍西崖峤壮,雷雨蔚含蓄。

墙宇资屡修,衰年怯幽独。

尔曹轻执热,为我忍烦促。

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

报之以微寒,共给酒一斛。

形式: 古风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攲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铁堂峡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

飘蓬踰三年,回首肝肺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阆山歌

阆州城中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