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圆上人归庐山

莲宫旧隐尘埃外,策杖临风拂袖还。

踏雪独寻青嶂下,听猿重入白云间。

萧骚红树当门老,斑駮苍苔锁径闲。

预想松轩夜禅处,虎溪圆月照空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莲宫昔日隐藏在尘世之外,手持竹杖迎风而行,衣袖轻挥。
独自踏雪寻找青山脚下,再次听见猿猴叫声,融入白云之间。
门前的老红树落叶萧瑟,青苔斑驳的小径静寂闲适。
遥想那松木小屋夜晚禅修之地,虎溪上空明亮的圆月照耀着寂静的山峦。

注释

莲宫:指隐居的寺庙或宫殿。
尘埃外:远离尘嚣的地方。
策杖:持杖而行。
拂袖:挥动衣袖。
踏雪:在雪地上行走。
青嶂:青翠的山峰。
白云间:云雾缭绕的高处。
萧骚:形容落叶声或风吹树木的声音。
斑駮:色彩斑斓驳杂。
苍苔:青苔。
松轩:松木建造的小屋。
夜禅处:夜晚静心打坐的地方。
虎溪:传说中禅师交友的地方,此处象征宁静的环境。
圆月:圆满的月亮。
空山:寂静的山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返回庐山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莲宫旧隐尘埃外",设定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清净之地;"策杖临风拂袖还",表现了僧人手持拄杖,轻拂衣袖,与自然和谐相处。

"踏雪独寻青嶂下",描绘出僧人的孤独行走,步履于积雪之中,寻找那深远的青石山巅。"听猿重入白云间"则是表达了他对自然界动静之声的感受和体验。

接下来的两句"萧骚红树当门老,斑駮苍苔锁径闲",通过对枯树与苔藓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岁月沧桑、自然轮回的哲思。"预想松轩夜禅处"和"虎溪圆月照空山",则是对僧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及心境的揭示,充满了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僧侣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禅意境界。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送夏侯秀才

江村摇落暮蝉鸣,执手临岐动别情。

古岸相看残照在,片帆难驻好风生。

牵吟一路逢山色,醒睡长汀对月明。

况是清朝至公在,预知乔木定迁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致仕沈彬郎中游茅山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

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

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

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阎侍御归阙

羡君乘紫诏,归路指通津。

鼓棹烟波暖,还京雨露新。

趋朝丹禁晓,耸辔九衢春。

自愧湮沈者,随轩未有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黄秀才

雨馀飞絮乱,相别思难任。

酒罢河桥晚,帆开烟水深。

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岐路从兹远,双鱼信勿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