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易宣人

碧云芳草遍河洲,心逐归潮到海楼。

谢氏门中多翰墨,卫郎年少最风流。

入群野鹤能惊众,出土新松即傲秋。

近得孟光为伴侣,知君从此不低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寄易宣人》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其才华的赞美。

首联“碧云芳草遍河洲,心逐归潮到海楼”,以“碧云”、“芳草”、“河洲”等自然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暗示诗人的心境如同这广阔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由而深远。接着,“心逐归潮到海楼”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的心比作归潮,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心随潮水般流向了友人所在之处——海楼,寓意着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向往。

颔联“谢氏门中多翰墨,卫郎年少最风流”,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赞美友人的才华与风度。这里提到的“谢氏门中多翰墨”源自东晋时期谢安家族的文采斐然,暗喻友人所在的环境充满文学艺术的气息;“卫郎年少最风流”则借用了南朝宋时卫玠的美名,形容友人年轻英俊且风度翩翩,才华横溢。这两句不仅赞扬了友人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颈联“入群野鹤能惊众,出土新松即傲秋”,继续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展现友人的独特个性与成就。将友人比作“入群野鹤”,既表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又暗示其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能够引起众人的瞩目;“出土新松即傲秋”则以新松破土而出、傲立秋风的形象,象征友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展现出非凡的毅力与自信。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品格,也寄托了诗人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尾联“近得孟光为伴侣,知君从此不低头”,以孟光的故事作为结尾,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情感的表达。孟光是古代著名的贤妻良母,以其对丈夫的尊重与支持而闻名。在这里,诗人将友人比作孟光的伴侣,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理解和支持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愿意成为友人的坚强后盾,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不再低头。

综上所述,《寄易宣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巧妙的比喻,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赞美与祝福,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太息

高台为陆沼为尘,一半扬州是海滨。

白鸟自飞烟水上,青山不似乱离春。

松楸永隔兴哀地,陌路多逢太息人。

共道君恩怜物命,不教鱼鳖近居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丙午岁旦漫题

鹊噪莺鸣在四邻,鬓毛羞与岁争新。

山妻漉酒相娱老,稚子牵衣出拜人。

道不偶时聊自放,诗非繇命莫教贫。

可能更得闲无事,三十六回春草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何左王客游

平生林下共幽期,至德如君是我师。

一日未曾离奉养,十年不拟到城池。

贫当乱世娱心少,老畏名山入眼迟。

暂脱彩衣行万里,春江杨柳绿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同诸子再泛甘溪

停舟昨日荫枫林,不道江天便有阴。

落木寒皋前路在,断桥流水此时深。

逢山每作终身计,见雁重惊万里心。

暂抱衾裯就渔父,月夜同听枻歌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