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花落

厌花落,人寂寞。

果树阴成燕翅齐,西园永日闲高阁。

后堂夹帘愁不卷,低头闷把衣襟撚。

忽然事到心中来,四肢娇入茸茸眼。

也曾同在华堂宴,佯佯拢鬓偷回面。

半醉狂心忍不禁,分明一任傍人见。

书中说却平生事,犹疑未满情郎意。

锦囊封了又重开,夜深窗下烧红纸。

红纸千张言不尽,至诚无语传心印。

但得鸳鸯枕臂眠,也任时光都一瞬。

形式: 古风

翻译

对花儿凋零感到厌倦,人内心孤独寂寞。
果树下的阴影像燕子翅膀般整齐,西园里整天只有空荡的高阁。
后堂的帘子因愁绪不卷起,低着头闷闷地捻弄衣襟。
突然间,心中的思绪涌上,全身娇态映入眼帘。
曾一起在华丽的大厅欢宴,假装整理鬓发偷偷回眸。
半醉时放纵的心难以抑制,明知道被人看见也无所谓。
书信中倾诉一生的事,似乎仍未能满足情人的心愿。
锦囊封了又打开,深夜在窗下焚烧红色的信纸。
千张红纸上的言语难以尽述,真挚的情感无需言语传递心意。
只要能与你共枕同眠,哪怕时光匆匆也无所畏惧。

注释

厌花落:对花凋零感到厌倦。
寂寞:孤独寂寞。
果树阴:果树下的阴影。
燕翅齐:形容阴影整齐如燕翅。
西园:西边的园林。
高阁:高大的楼阁。
愁不卷:因愁绪而不愿卷起帘子。
撚:捻弄。
至诚:极真诚。
心印:心意的交流。
鸳鸯枕臂眠:共枕而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花落、果树成阴、燕翅齐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寂寞的情境。在西园的高阁中,时间似乎被拉长,每天都是闲适而又漫长的。

诗中的“后堂夹帘愁不卷”、“低头闷把衣襟撚”,则流露出主人公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这些动作都显得有些无意识,仿佛是在用身体来表达无法言说的烦恼。

接下来的“忽然事到心中来,四肢娇入茸茸眼”一句,让人联想到诗人突然之间想起了某件事情,这件事情让他感到寒冷,甚至影响到了他的身体感受。这里的“茸茸眼”形象生动,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情绪体验。

随后,“也曾同在华堂宴,佯佯拢鬓偷回面”一句,诗人开始回忆起与某人的共同时光。那份温馨和美好的记忆,如今却只能通过偷偷地看一眼来稍纵怀念。

“半醉狂心忍不禁,分明一任傍人见”则透露出诗人在酒精的作用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要向旁人倾诉内心的苦楚。这里的“傍人见”,可能是指与诗人关系亲近的人。

“书中说却平生事,犹疑未满情郎意”一句,表明诗人对过往事情的记忆仍然模糊,对于过去的情感也不得其解。这里的“书中说”,可能是指某种记录或者传闻,而非直接经历。

紧接着,“锦囊封了又重开,夜深窗下烧红纸”则描绘了一种仪式感。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重拾起曾经的信物——锦囊,并且在窗下烧着红纸。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意味的行为,或许是在向某个已逝去的人或者情感表达自己的诚意。

最后,“红纸千张言不尽,至诚无语传心印”一句,诗人通过不断地燃烧红纸来表达自己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情感。这里的“至诚”,意味着一种最为真挚的感情,而“传心印”则是想要将这份情感深深地刻在对方心中。

全诗最后,“但得鸳鸯枕臂眠,也任时光都一瞬”则是一种无奈和接受。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最美好的记忆面前,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但即使如此,诗人还是愿意沉浸在这份温暖中,无论结果如何,只求能够拥有那份安宁与片刻的梦境。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后魏时相州人作李波小妹歌疑其未备因补之

李波小妹字雍容,窄衣短袖蛮锦红。

未解有情梦梁殿,何曾自媚妒吴宫。

难教牵引知酒味,因令怅望成春慵。

海棠花下鞦韆畔,背人撩鬓道匆匆。

形式: 古风

安贫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形式: 七言律诗

早起五言三韵

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

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

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形式: 古风

江行

浪蹙青山江北岸,云含黑雨日西边。

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

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