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

蚕丛龟印解,鹑野隼旟新。

借问锦江乐,何如兴庆春。

骊歌遮去辙,竹马望行尘。

惠政如膏雨,遥知彼此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蚕丛和龟印的神秘解开,鹑野和隼旟的新鲜展现。
请问锦江的欢乐如何,与兴庆宫的春天相比又如何呢?
骊歌的声音盖过车轮声,竹马的孩子们遥望行人的尘埃。
仁政犹如甘霖普降,我们知道它让百姓共享恩泽。

注释

蚕丛:古代蜀国的传说人物。
龟印:古代象征权力的图案。
鹑野:地名,可能指鹑野县。
隼旟:鹰旗,古代军事或庆典中的旗帜。
锦江:成都著名的河流,代指成都。
兴庆春:兴庆宫,唐朝皇家园林,此处泛指春天美景。
骊歌:离别时唱的歌。
辙:车轮痕迹。
竹马:儿童游戏,用竹子做的马。
行尘:行人留下的尘土,象征远方。
惠政:仁政,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膏雨:比喻恩泽深厚,如雨滋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新居环境的赞美以及对其政绩的肯定。

"蚕丛龟印解,鹑野隼旟新" 这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片繁盛与活力之景。蚕丛(蚕豆)和龟印(可能指龟形的花纹或图案),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而鹑野隼旟新,则是对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个细腻描写。

"借问锦江乐,何如兴庆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所在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美好环境和丰富文化的向往。锦江即指流经长安的泾河,这里以“锦江”代称长安,强调其繁华与喜悦。

"骊歌遮去辙,竹马望行尘" 这两句则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交流和相互关注。骊歌即美好的诗篇,而遮去辙则是说这些诗歌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有情感的交流。竹马是一种玩具,象征着童年的纯真与欢乐,这里则暗示了朋友之间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心灵相通。

"惠政如膏雨,遥知彼此均" 这两句直接赞扬了朋友的德政。膏雨是滋润、细腻的春雨,比喻恩泽普及而深入人心。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朋友施政公正、惠及民众的认可和敬佩。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温馨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友人政治理念和实践的高度评价。通过这样的文字游戏,司马光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属和

舞雩新雨浃公田,水满东溪上下天。

行径乍迂初见笋,浮舟正好未生莲。

弦收裂帛胡琴阕,袖结清风楚舞妍。

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伫月亭

灯火动鱼矶,湖边过鸟稀。

孤蟾久未上,五马不成归。

长啸风生座,高吟露满衣。

闲情无日厌,岸帻对清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先春亭

园林近铃阁,旦夕被仁风。

自得芳菲早,岂将疏远同。

冰开半塘绿,雨借数枝红。

会待韶光遍,还应到野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光诗首句云饱食复闲眠又成二章(其一)饱食

钱少何须万,杯多不过三。

龟肠本易足,熊掌讵宜贪。

散步竹斋外,高吟柳径南。

此心无所用,脱粟亦深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