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书来

君书问风俗,此地接炎州。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唯秋。

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你来信询问这里的风土人情,这个地方靠近炎热的地区。
过多的不正当祭祀活动,多出青面獠牙的神灵,居民中很少有人能活到白头。
在外游子的情感尤其在夜晚涌上心头,对家乡的思念岂止是在秋天呢。
我常常羡慕那朝向大海的流水,它每天从我家门前流过。

注释

君:你。
书:书信。
风俗:风土人情。
此地:这个地方。
炎州:炎热的地区。
淫祀:过多的不正当祭祀。
青鬼:青面獠牙的神灵。
居人:居民。
白头:白发,长寿的人。
旅情:在外的情感。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
岂唯:岂止。
朝宗水:朝向大海的流水。
门前:家门前。
尽日:整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感受和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开篇“君书问风俗, 此地接炎州”,表明诗人通过书信了解远方的习俗,自己所处之地紧邻炎热的地区,可能是在南方某个地方。"淫祀多青鬼"一句,暗示当地宗教信仰或是巫术活动较为盛行,同时也反映出地方上一些不太光明的事情。

"居人少白头"则形象地表达了当地人口稀少,而且年纪大的人也不多,给人以荒凉与凄清之感。"旅情偏在夜"和"乡思岂唯秋"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游子情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家乡的感觉尤为强烈,而这种对故土的思念并非只有在秋天才会涌上心头。

最后两句“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通过对清晨山谷中流淌不息之水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整首诗情真意切,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城东闲游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

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

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

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

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