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汉朝的重任交付给英勇之才,跨越南洋统领海外之地。
身披绛纱传授儒家六艺,腰佩青色绶带仅次于高层官员。
海浪平静如鲸鱼息止,阳光下满载宝物的船只归来。
听说楚地的动乱还未平息,最终定要挥旗荡涤风云雷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族官员在南越地区施展才华的场景。"旄节"指的是古代将军手中所持的仪仗,象征着权威和职责;"百越南溟"则是指南方的越族区域;"统外台"可能暗示官员在边远地区执行管理任务。诗人通过这几句字眼,勾勒出一位汉家将领在遥远南疆的雄伟形象。

接着,"身在绛纱传六艺"表明这位将领不仅武力过人,同时也精通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展现了他文武双全的一面;"腰悬青绶亚三台"则形象地描写其佩戴的剑带和官阶,"亚三台"可能指的是接近高级官员的位置。

下一句"连天浪静长鲸息"用海浪与鲸鱼喻示着波澜不惊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于这位将领平定边疆、安抚民心的手腕和力量的赞美;"映日帆多宝舶来"则描绘了一幅商船频繁往来的繁荣景象。

最后两句"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将领在南方尚有未平之乱的关注,并且坚信他最终能够消除所有的战乱和阴霾,恢复太平。

整首诗通过对汉族官员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个人能力,更通过对周边环境的细腻刻画,反映出一个稳定而繁荣的社会局面。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城东闲游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

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

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

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

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祖帐临伊水,前旌指渭河。

风烟里数少,云雨别情多。

重叠受恩久,邅回如命何。

东山与东阁,终异再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