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新罗王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

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四维空间划分景象,万物中心包容一切。
玉帛满天下,通往京城的阶梯桥梁繁忙。
怀念之情难以逾越,时光荏苒绘制辉煌图景。
无尽的大地尽头,与苍茫大海相连。
谈论国家的兴盛,岂非因山水相同。
使者离去传播教化,人们前来学习经典法则。
衣冠整齐知礼仪,忠诚诚信识得儒家学者。
确实,上天公正审视,有德者不会孤单。
一同执掌权力如同牧者,厚重的礼物如生活必需品。
更加珍视青葱的志向,无论风霜如何,始终不变。

注释

四维:古代哲学概念,指时间、空间和两个对角线方向。
景纬:景象经纬,形容景象繁复。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或外交的贵重物品。
梯杭:阶梯和桥梁,代指道路。
缅怀:怀念,追思。
青陆:青色的大路,泛指遥远的地方。
黄图:黄色的地图,象征皇朝的疆域。
典谟:古代的法律和教诲。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象征礼仪。
拥旄:手持节杖,象征权力。
生刍:活草,比喻微薄的礼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的景象,开篇“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展现了宇宙万物井然有序的美好图景。接着“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则描绘了一种祥瑞之气充满天地,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心被神圣化。诗人通过“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关注。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则是对广阔疆域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辽阔与壮丽。随后的“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表达了对于国家理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山河统一、国家同质性的坚持。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则是对外宣扬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而“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则强调了礼仪之重和忠诚之德,以及对于儒家思想的尊崇。诗中的“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表达了一种对道德高尚者的赞美和对正直之士的肯定。

最后,“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描绘了君主与臣民共同治理国家的情景,而“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则表达了对于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以及面对岁月更迭、风霜侵袭时仍然不改变初衷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国家统一、文化传承以及道德理念的重视和坚持,同时也展现了君主与臣民共同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愿景。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

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

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

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

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

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千秋节赐群臣镜

瑞露垂花绶,寒冰澈宝输。

对兹台上月,聊以庆佳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