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剪。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翻译

秋天的景色使芙蓉院显得衰老,草上的霜花仿佛被精心剪裁。
在西楼中,我们促膝对坐,饮酒至深,清风吹过,绣帘上的香气却无法翻卷开。
她纤细的手指懒洋洋地整理着银色的筝弦,如同雁群展翅,红袖间偶尔包裹着金色鸭形香炉,温暖而惬意。
任凭岁月流逝,任凭西风肆虐,只有春天的红花仍留在她的醉颜上。

注释

秋容:秋天的景色。
芙蓉院:可能指代女子居所,芙蓉象征美丽。
霜花:秋天的霜冻形成的白色花朵。
西楼:西方的楼阁,常寓意落日或远方。
玉纤:形容女子的手指如玉般细腻。
银筝雁:比喻筝弦排列整齐如雁行。
金鸭暖:金色鸭形香炉,暗示温暖的氛围。
岁华:岁月。
春红:春天的花朵,这里指女子的红颜。
醉脸:形容女子喝醉后的红晕脸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木兰花》,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闺中景象。首句“秋容老尽芙蓉院”以“秋容”和“老尽”渲染出秋意浓重,芙蓉花凋零的凄清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接着,“草上霜花匀似剪”运用比喻,形容霜降后草上的白霜仿佛被精心剪裁过,增添了画面的冷寂。

“西楼促坐酒杯深”转而写到室内,西楼夜宴,酒杯交错,但气氛并不热烈,反显沉郁。风吹过,绣帘未能抵挡寒气,只能半卷,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落寞。“风压绣帘香不卷”一句,通过“香不卷”暗示了女子的愁绪和室内的寂静。

下片“玉纤慵整银筝雁”描绘了女子慵懒地抚弄着筝弦,筝声断续,如同雁阵难成行,进一步表达了她的无心欢愉。“红袖时笼金鸭暖”则写出她用暖手炉取暖,但仍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最后两句“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女子感叹岁月无情,任凭西风吹落花瓣,唯有那醉人的春红(指女子脸颊的红晕)仍残留着醉人的色彩,象征着她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无奈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秋傍晚,女子在孤独中品味生活的场景,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长相思慢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形式: 词牌: 长相思慢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形式: 词牌: 风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