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之句定韵赋十诗翌日雨未已侄坦师来相招时方赋六首暮雨暗还舍遂足十韵(其六)

久雨爱晴色,久晴欣雨声。

下人自分别,上天了无情。

人喜春色丽,又悲秋气清。

是皆妄心耳,四序奚亏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长久以来期待晴朗的色彩,长久晴天后又欣喜雨声的降临。
人们各自感受不同,而大自然却无情感变迁。
人们喜欢春天的美丽,又为秋天的清爽感到哀伤。
这些都是虚幻的心境,四季更迭并未因此受损。

注释

久雨:长时间下雨。
晴色:晴朗的色彩。
久晴:长时间晴朗。
欣:欢喜。
自分别:各自有不同的感受。
上天:指大自然或造物者。
了无情:没有情感变化。
春色丽:春天的美丽景色。
秋气清:秋天的清爽气息。
妄心:虚幻或主观的情感。
四序:四季。
奚亏成:何曾有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作品,他以久雨思晴和久晴盼雨的日常感受为切入点,表达了对自然季节变化的理解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首两句“久雨爱晴色,久晴欣雨声”描绘了人们对于天气转换的细腻情感,雨后天晴的色彩和雨声都给人带来愉悦。

接下来,“下人自分别,上天了无情”暗示了人间的喜好与自然规律并不相同,人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评判,而大自然则遵循其自身的节奏。“人喜春色丽,又悲秋气清”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对四季景色的主观情绪,春天的美丽和秋天的清爽都能引发人的欢喜与哀愁。

最后两句“是皆妄心耳,四序奚亏成”揭示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的反思,认为人们的喜好和情绪都是主观的,四季更替并未因此而有所缺失,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客观存在。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沉观察与理解。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之句定韵赋十诗翌日雨未已侄坦师来相招时方赋六首暮雨暗还舍遂足十韵(其三)

自得林下趣,穷处甘如荠。

白云为朋友,青山是昆弟。

幽池萍未生,闲来弄清泚。

照影不能悟,徒自尘缨洗。

形式: 古风 押[荠]韵

上郑广文

瓦注非真巧,昌歜非众嗜。

我诗本不工,好之弗肯置。

胡能致温饱,颇复作灾祟。

无盐不自知,刻画要妍媚。

先生六艺学,已得圣贤秘。

三绝笑郑虔,诗律乃游戏。

伊予亦何幸,兹获巾屦侍。

岂惟怯大巫,正自惭小技。

却嗟贾长江,哦诗尹不避。

文公倘见容,愿教推敲字。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中兴碑

字画端重无倾攲,文辞简古有刺讥。

高堂一见为却立,知是浯水中兴碑。

当时长安望浯水,相去不知几千里。

斯文自合上送官,如何镵向千岩底。

二公用意深复深,知我罪我俱无心。

不向一时求赏音,亿代宝之如璆琳。

孽臣之事置莫说,尚喜蚕头未讹缺。

纷纷理乱堕空虚,千古断崖悬日月。

形式: 古风

乐天狂歌词

忆昔少狂逸,无酒即典衣。

痛饮至烂醉,危坐读楚词。

今我已衰老,不复如前痴。

尚要饮酒醪,聊用度岁时。

为儒不登第,为郎又乏赀。

无衣以准酒,狂歌徒尔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