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郑广文

瓦注非真巧,昌歜非众嗜。

我诗本不工,好之弗肯置。

胡能致温饱,颇复作灾祟。

无盐不自知,刻画要妍媚。

先生六艺学,已得圣贤秘。

三绝笑郑虔,诗律乃游戏。

伊予亦何幸,兹获巾屦侍。

岂惟怯大巫,正自惭小技。

却嗟贾长江,哦诗尹不避。

文公倘见容,愿教推敲字。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瓦注并非真正的巧妙,昌歜并非大众所爱。
我的诗本来就不精巧,但对它我却不愿放弃喜爱。
怎能指望它带来温饱,反而可能带来灾祸。
丑女自己不知美,却追求描绘出娇媚。
先生精通六艺,已掌握圣贤的深奥学问。
他对诗的三绝嘲笑郑虔,认为诗律只是游戏。
我何等幸运,得以侍奉您,如弟子般聆听教诲。
我岂仅是怕大巫,更惭愧自己的技艺微薄。
感叹贾长江,尹不避也勤于诗歌创作。
如果文公能接纳我,愿请您指导推敲字句。

注释

瓦注:比喻不切实际的追求。
昌歜:古代的一种食物,比喻不受欢迎的事物。
不工:不精巧。
弗肯置:不肯放弃。
致温饱:带来温饱。
灾祟:灾祸。
无盐:丑女,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刻画:描绘。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圣贤秘:圣贤的深奥学问。
三绝:极高的技艺。
郑虔:唐代诗人。
游戏:轻松的态度。
兹获:此番获得。
巾屦侍:像侍从一样恭敬地学习。
怯大巫:敬畏高明的人。
小技:自己的技艺微不足道。
贾长江:虚构人物,代指有才华的诗人。
尹不避:尹某人,不避讳诗歌创作。
文公:对文人的尊称,这里可能指作者敬仰的人物。
推敲字:仔细斟酌字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作品《上郑广文》,通过对瓦注(古代赌博工具)和昌歜(一种食物)的比喻,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态度。诗人自谦自己的诗歌技巧并不高超,但出于对诗歌的热爱,不愿放弃。他称赞郑广文精通儒家六艺,对诗律有着深入的理解,甚至能以轻松的态度对待诗律,这让他感到幸运能有机会接近这样的大师。诗人还提到贾长江和尹不避两位诗人的作品,表达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敬畏和自省,希望能得到郑广文的指导,提升自己的技艺。整首诗流露出对诗歌艺术的敬仰和自我提升的渴望。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中兴碑

字画端重无倾攲,文辞简古有刺讥。

高堂一见为却立,知是浯水中兴碑。

当时长安望浯水,相去不知几千里。

斯文自合上送官,如何镵向千岩底。

二公用意深复深,知我罪我俱无心。

不向一时求赏音,亿代宝之如璆琳。

孽臣之事置莫说,尚喜蚕头未讹缺。

纷纷理乱堕空虚,千古断崖悬日月。

形式: 古风

乐天狂歌词

忆昔少狂逸,无酒即典衣。

痛饮至烂醉,危坐读楚词。

今我已衰老,不复如前痴。

尚要饮酒醪,聊用度岁时。

为儒不登第,为郎又乏赀。

无衣以准酒,狂歌徒尔为。

形式: 古风

白纻歌(其二)

白纻舞衫记初著,月明侍宴临飞阁。

舞馀香暖苒浮襟,进前持酒力不任。

君王凝笑杯未覆,不惜低徊重舞曲。

当时一身备百好,月不长圆秋易老。

白纻凄凉弃箧中,不悲见弃悲秋风。

形式: 古风

白纻歌(其一)

白纻舞女杨花轻,玉笙学得悲凤鸣。

烂然繁星上华檠,凉苑夜宴风气清。

美人酒半妆脸明,宝钗绾髻歌欲倾。

良宵人人愿君醉,岂问遍谁得君意,君其欢娱至万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