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行与君别,路在雁门西。
秋色见边草,军声闻戍鼙。
酣歌击宝剑,跃马上金堤。
归去咸阳里,平生志不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壮阔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坚定不移的志向。开篇“行行与君别,路在雁门西”两句,设立了一种离别的情境,"雁门"作为边塞地名,不仅指出了离别的地理位置,更给人以孤寂遥远之感。
接着,“秋色见边草,军声闻戍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边塞的萧瑟与荒凉。"秋色"指的是边疆地区特有的落叶枯黄,而"军声"则透露出边关生活的紧张气氛。
中间,“酣歌击宝剑,跃马上金堤”两句,以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军旅生涯中的英勇姿态,展示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性格。"酣歌"与"击宝剑"均表达了一种欢快而又充满力量的生活状态,而"跃马上金堤"则更是展现了军事上的英姿飒爽。
末尾,“归去咸阳里,平生志不迷”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要返回内地,但他的人生志向始终如一,没有因为外界的变迁而发生动摇。"咸阳"作为古都之名,暗示了归途的方向,而"平生志不迷"则是对自己坚定信念的肯定。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构建了一幅离别边塞、怀抱壮志图景。
不详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稀逢息心侣,细话远山期。
河汉秋深夜,杉梧露滴时。
风传林磬响,月掩草堂迟。
坐卧禅心在,浮生皆不知。
星斗半沈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折松晓拂天坛雪,投简寒窥玉洞云。
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磬度鸟应闻。
未知谁与传金箓,独向仙祠拜老君。
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醮坛围古木,石磬响寒云。
曙月孤霞映,悬流峭壁分。
心知人世隔,坐与鹤为群。
寒雁过原急,渚边秋色深。
烟霞向海岛,风雨宿园林。
俱住明时愿,同怀故国心。
未能先隐迹,聊此一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