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岷源万古只如斯,东注曾无间断时。
后学不因川上叹,安行体用亦难窥。
这首诗以岷江为喻,阐述了时间流逝不可逆转的道理。诗人通过“东注曾无间断时”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岷江水流东去,永不停歇的自然现象,以此象征时间的流逝,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不可逆性。
“后学不因川上叹”,这句话表达了对后来学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从岷江的不断流动中汲取力量,面对时间的流逝,不应只是感叹,而应有所作为。这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安行体用亦难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安行”可以理解为平静地生活,“体用”则是指事物的本质与运用。诗人在此处提出,即使在平静的生活和事物的运用中,也难以完全理解时间的流转和其背后的深刻意义。这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也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挑战。
整体来看,这首诗借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时间、学习等方面的思考,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此心此理自天根,不待栽培触处生。
只要关防人欲伐,更须著意察滋萌。
气无强弱志为先,努力便行休放肩。
挨得一番难境界,便添脊骨一番坚。
万物当须以理观,不离太极是其源。
故须万类皆我具,只为中心太极存。
难言非谓不容言,谓状其中体段难。
须是养成天地塞,却将正直反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