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逊师归舒州

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

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

看吹陌上杨花满,忽忆岩前蕙帐空。

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山川相对映照着一位悲伤的老人,过去的回忆在梦境中纷纷涌现。
偶然遇见旧友,那份情谊依然存在,今日相谈笑声中却带着感慨。
看着田野上漫天飞舞的杨花,忽然想起岩前曾经的蕙草帐已空荡荡。
也看见了桐乡的父老乡亲们,他们传递着我因衰老而被春风侵袭的消息。

注释

山川:自然景观,这里指代环境。
悲翁:悲伤的老人。
往事:过去的经历或记忆。
梦寐:梦境。
邂逅:偶然相遇。
故人:老朋友。
恩意:深厚的情谊。
低徊:徘徊,心情复杂。
陌上:田野上。
杨花:柳絮。
岩前:岩石附近。
蕙帐:用蕙草装饰的帐子,代指过去的居所。
桐乡:地名,可能与诗人有关联。
诸父老:乡亲们,长辈们。
衰飒:衰老、凋零。
病春风:被春风侵袭,比喻身体状况不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逊师归舒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 这两句通过山川对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哀愁,以及这些记忆在梦中交织,难以忘怀。

"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 诗人与旧友重逢,感受到昔日的情谊依存,而今朝的相聚则是以欢笑和亲切的话语为伴。

"看吹陌上杨花满,忽忆岩前蕙帐空。"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杨花盛开的景象,同时诗人也突然想起了那空无一物的岩石前的茅屋,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和孤寂生活的双重情感。

"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 诗人在这里提到看到桐乡(即王安石家乡)的长者们,他们正在传递关于春天疾病的消息,可能是指当时流行的疾病,如感冒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际往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记忆的怀念,也有对当前生活的观察,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这首具有深邃内涵的诗篇。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项判官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江上斋船驻彩桡,鸣笳应满绿杨桥。

久为汉吏知文法,当使淮人服教条。

拱木延陵瞻故国,丛祠瓜步认前朝。

登临莫负山川好,终欲东归听楚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陶氏妇兼寄纯甫

云结川原暗,风连草木萎。

遥瞻季行役,正对女伤悲。

梦事中千变,生涯老百罹。

更惭无道力,临路涕交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崔左藏之广东

怪石巉巉上泬寥,昔人于此奏箫韶。

水清但有嘉鱼出,风暖何曾毒草摇。

今日淹留君按节,当时嬉戏我垂髫。

因寻旧政询遗老,为作新诗变俚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