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铺歇马

甘山庐阜郁相望,林隙熹微漏日光。

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蚤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

望眼尽从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甘山和庐阜两座山峦相互映照,树林间透出微微的日光。
在吴国,晚来的蚕儿开始结茧,占城的早稻即将收割,准备移栽秧苗。
远处的山涧流水声潺潺,仿佛随着人的脚步加快,山岩上的花朵香气扑鼻。
目光所及之处,只有飞翔的鸟儿渐行渐远,白云深处,那里才是我心中的故乡。

注释

甘山:地名,指甘州附近的山。
庐阜:地名,庐山和阜山的合称。
熹微:微弱的光线。
吴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域,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占城:古地名,位于今越南中部。
蚤稻:早熟的稻谷。
移秧:移栽水稻秧苗。
迢迢:形容遥远。
涧水:山谷中的溪流。
冉冉:缓缓地。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飞鸟:飞翔的鸟儿。
白云深处:高远的白云之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甘山庐阜郁相望”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以“甘山”为背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幽深的氛围。接着,“林隙熹微漏日光”则通过阳光穿透树梢的动态描写,增添了一份温柔与明亮。

中间两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蚤稻欲移秧”从农事活动入手,勾勒出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这里,“晚蚕初断叶”和“蚤稻欲移秧”都是对农业生产细节的精确把握,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刻观察。

紧接着,“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则通过水声和花香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动感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中。这里的“迢迢涧水”和“冉冉岩花”不仅是声音和气味的写实,更在情感上增添了一层迷离与温馨。

最后两句“望眼尽从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则通过诗人对远方家乡的眺望,以及对“白云深处”的归属感表达了浓郁的情怀。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节奏,情感上则流露出一股淡远而深长的乡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其一)思成堂

宰树连山谷,祠堂照路隅。

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

归梦先寒食,儿啼到白须。

遥知邻里化,醉叟道争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其二)归真亭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

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

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其一)

文举与元礼,尚得称世旧。

渊明吾所师,夫子乃其后。

挂冠不待年,亦岂为五斗。

我歌《归来引》,千载信尚友。

相逢黄卷中,何似一杯酒。

君醉我且归,明朝许来否。

形式: 古风

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其二)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