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四十)

丁一卓二,本分钳锤。捏聚放开,作家受用。

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

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宇宙观。

“丁一卓二,本分钳锤”,开篇即以“丁”、“一”、“卓”、“二”四个数字,巧妙地隐喻了事物的本质与变化,暗示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本分,如同使用钳锤一样,既要有力度,又需精准,不偏不倚,方能得心应手。

“捏聚放开,作家受用”,进一步阐述了生活中的取舍之道。在面对事物时,要学会适时地把握与释放,如同艺术家创作作品一般,既要精心雕琢,又要适时放手,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创造的乐趣。

“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平凡的生活场景与高远的精神境界相对比,强调即使在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粗糙的生活中,也能发现并体验到深邃的美与力量,如同山壁虽陡峭,却依然挺拔。

“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这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反转,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与美的源泉。

“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表达了顺应自然、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放还是收,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样的生活状态能够带来祥和与吉祥。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以美丽的画面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掬起一捧水,就能看到月亮的倒影;轻轻摆弄花朵,香气便弥漫全身。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心灵纯净、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引导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意义,体现了禅宗中“见性成佛”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一)

太虚寥廓,万汇森然。正眼洞明,纤毫不立。

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

击开大解脱门,识取无面目汉。

芍药花开菩萨脸,棕榈叶散夜叉头。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二)

一向不恁么,目视云汉,不徇人情。

一向恁么,灰头土面,带水拖泥。

恁么中不恁么,就下平高。

不恁么中却恁么,从空放下。

或有个恁么不恁么,总不管,亦无明,亦无暗,亦不放,亦不收。

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三)

第一句下荐得,祖佛乞命。

第二句下荐得,人天胆落。

第三句下荐得,虎口横身。

不是循途守辙,亦非革辙移途。

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

生涯只在丝纶上,明月扁舟泛五湖。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四)

大道无向背,至理绝言诠。迥出三乘,高超十地。

万法不到处,特地光辉。生佛未分时,灵光独耀。

不落闻见,不随色声。

直下无一丝毫头,遍界全彰奇特事。

直饶棒头取證,喝下承当,犹是曲为今时。

更或光境俱忘,契心平等,毕竟亦非的旨。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理绝,事绝,行绝,照绝,用绝,权绝,实绝,直似倚天长剑,凛凛神威,铁牛之机,牢笼不住。

今日幸对明眼人前,不敢被盖囊藏。

八字打开去也,耀古腾今活鱍鱍,大千沙界露全身。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