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一)

太虚寥廓,万汇森然。正眼洞明,纤毫不立。

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

击开大解脱门,识取无面目汉。

芍药花开菩萨脸,棕榈叶散夜叉头。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直指本心的景象。"太虚寥廓,万汇森然",开篇即以广阔的宇宙和繁复的万物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对宇宙本源和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正眼洞明,纤毫不立",进一步强调了观察者的心境应如明镜一般,洞悉一切而无所执着。

"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指出在某些高深莫测的地方,即使是祖师也难以触及,而在平易近人的地方,却为众人所熟知。这反映了禅宗追求的境界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

"击开大解脱门,识取无面目汉",诗人鼓励读者去打开心灵的大门,认识到那个没有形体、超越表象的真理。"芍药花开菩萨脸,棕榈叶散夜叉头",最后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芍药花象征着菩萨的慈悲与美丽,棕榈叶则代表了夜叉的勇猛与力量,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具备慈悲与勇猛的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于宇宙、自我以及真理探索的独特见解,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二)

一向不恁么,目视云汉,不徇人情。

一向恁么,灰头土面,带水拖泥。

恁么中不恁么,就下平高。

不恁么中却恁么,从空放下。

或有个恁么不恁么,总不管,亦无明,亦无暗,亦不放,亦不收。

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三)

第一句下荐得,祖佛乞命。

第二句下荐得,人天胆落。

第三句下荐得,虎口横身。

不是循途守辙,亦非革辙移途。

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

生涯只在丝纶上,明月扁舟泛五湖。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四)

大道无向背,至理绝言诠。迥出三乘,高超十地。

万法不到处,特地光辉。生佛未分时,灵光独耀。

不落闻见,不随色声。

直下无一丝毫头,遍界全彰奇特事。

直饶棒头取證,喝下承当,犹是曲为今时。

更或光境俱忘,契心平等,毕竟亦非的旨。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理绝,事绝,行绝,照绝,用绝,权绝,实绝,直似倚天长剑,凛凛神威,铁牛之机,牢笼不住。

今日幸对明眼人前,不敢被盖囊藏。

八字打开去也,耀古腾今活鱍鱍,大千沙界露全身。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五)

深深处,无物堪比伦。浅浅个,两手相分付。

以一统万,穿众穴于毫端。

补短截长,握秤尺于掌内。

意气不从天地得,英雄岂藉四时推。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