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春坊顾校书

宁因不得志,寂寞本相宜。

冥目冥心坐,花开花落时。

数畦蔬甲出,半梦鸟声移。

只恐龙楼吏,归山又见违。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宁愿因为不得志,寂寞原本就适合我。
闭眼静心坐着,任凭花开花落的时节流转。
几畦蔬菜生机盎然,半睡半醒间听到鸟儿鸣叫。
只有龙楼的小吏,归隐山林又让我违逆了心愿。

注释

宁:宁愿。
因:因为。
不得志:不得志向或抱负无法实现。
寂寞:孤独、清静。
本:原本。
相宜:适宜。
冥目:闭眼。
冥心:静心。
坐:坐着。
花开花落:自然的更迭,象征时间流逝。
数畦:几畦。
蔬甲:蔬菜。
出:生长出来。
半梦:半睡半醒。
鸟声移:鸟鸣声在耳边移动。
恐龙楼吏:龙楼的小吏(古代官署名)。
归山:归隐山林。
违:违背、不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得志和孤独寂寞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在的一面。"宁因不得志,寂寞本相宜"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基础,表明自己对于无法实现抱负的命运持有一种接受和适应的态度,并将这种孤独寂寞视作与生俱来的自我状态。

接着的"冥目冥心坐,花开花落时"则描绘了一幅诗人静坐观察自然界变化的情景。"冥目"和"冥心"都是形容心神专注,超然物外,而"花开花落"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这里传达出一种对世事变迁持有超然态度的生活感悟。

"数畦蔬甲出,半梦鸟声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数畦蔬甲出"可能指的是田地里的作物生长,而"半梦鸟声移"则表明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感知已经达到一种类似梦境的状态,显示出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只恐龙楼吏,归山又见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担忧。"龙楼吏"可能指的是官府中的小吏,他们往往以权谋私,对于诗人的归隐生活可能构成干扰和威胁。"归山又见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可能再次遭遇不顺的担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交织的抒情之作,既有对于孤独寂寞命运的接受,也有对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干扰的担忧。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晚夏

日夕是西风,流光半已空。

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

学浅惭多士,秋成羡老农。

谁怜信公道,不泣路岐中。

形式: 五言律诗

赋得听松声

庭际微风动,高松韵自生。

听时无物乱,尽日觉神清。

强与幽泉并,翻嫌细雨并。

拂空增鹤唳,过牖合琴声。

况复当秋暮,偏宜在月明。

不知深涧底,萧瑟有谁听。

形式: 排律

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

白日只如哭,黄泉免恨无。

身闲甘旨下,白发太平人。

同游芳草寺,见示白云诗。

犹祈启金口,一为动文权。

深山寺路千层石,竹杖棕鞋便可登。

形式:

九嶷山

鼎湖冠剑有遗踪,晋汉真人羽化同。

九转药成丹灶冷,五车云去玉堂空。

仙家日月蓬壶里,尘世烟花梦寐中。

徒有旧山流水畔,老松枝叶苦吟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