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二十九)

寻常学道说黄芽,万水千山觅转差。

有畛有园难下种,无根无脚自开花。

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

不日成丹应换骨,飞升遥指玉皇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平常修行讲求黄芽之道,遍寻万水千山却渐感迷茫。
有界限的田地难以播种,无根无茎的花朵却能独自绽放。
在九三的鼎中炼化如乳汁,六一的炉火中凝结如彩霞。
不久就能炼成仙丹,骨骼也将焕然一新,期待着飞升指向天上的玉皇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属于道教内丹修炼之境界的描绘。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隐喻手法,表达了修道者追求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精神追求。

"寻常学道说黄芽,万水千山觅转差。"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探索与修炼的氛围,"寻常"表明平日里学习道法,"黄芽"可能指的是某种草药或是象征性的词汇,而"万水千山觅转差"则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修炼之地的艰难历程。

"有畛有园难下种,无根无脚自开花。"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成长的境界,虽难以在现实世界扎根,但内心的修为却能自然绽放。

"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 这两句则描写了内丹修炼的过程,通过数字九、三、六、一来暗示某种特定的修炼步骤,"鼎内烹如酪"和"炉中结似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内丹的变化和升华。

最后两句"不日成丹应换骨,飞升遥指玉皇家。" 描述了修炼成功后的结果,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变革,不仅肉身可以得到更新,更是精神层面达到了通往仙界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丹修炼过程的描写,展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理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身对于超脱世俗、达到精神层面自我实现的向往。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三十)

曾邀相访到仙家,忽上昆崙宴月华。

玉女控拢苍獬豸,山童提挈白虾蟆。

时斟海内千年酒,惯摘壶中四序花。

今在人寰人不识,看看挥袖入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七言(其三十一)

火种丹田金自生,重重楼阁自分明。

三千功行百旬见,万里蓬莱一日程。

羽化自应无鬼录,玉都长是有仙名。

今朝得赴瑶池会,九节幢幡洞里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言(其三十二)

四六关头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须惊。

从教犊驾轰轰转,尽使羊车轧轧鸣。

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绝欹倾。

功成直入长生殿,袖出神珠彻夜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言(其三十三)

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

呼时一一关头转,吸处重重脉上摩。

电激离门光海岳,雷轰震户动婆娑。

思量此道真长远,学者多迷溺爱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