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兴十七首(其十)》由明代诗人林大钦创作,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诗中以“正心”为主题,强调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反对犹豫不决和自我怀疑的态度。诗人认为,内心应有明确的是非判断,不应因外界的诱惑而动摇。
“正心不可为,优游得所思。” 开篇即点明了内心的正直不应被外界所左右,而应在从容不迫中深思熟虑。“是非有真性,何用自迟疑。” 进一步阐述了正确的判断标准在于内心的真理,无需因不确定而犹豫。
“永彻安排障,长与大道期。” 指出应持续清除心灵障碍,与道德的最高原则保持一致。“寂处固洞然,有感应斯随。” 强调在静谧中能洞察万物,且能顺应自然法则。
“道心信微漠,人欲戒惟危。” 提醒人们要警惕私欲的侵蚀,保持道心的纯净。“大哉精一言,悠悠获我师。”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认为它如同永恒的导师,引领着人生的正确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