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和寿州曾秘丞黄黄诗

黄黄真是小巫娥,买恐千金价不多。

别母语娇空有泪,对人声颤未成歌。

产从南国胜桃李,携去东山隐薜萝。

滁上老郎无妓女,草玄读易拟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黄黄真是个小仙女,购买时恐怕价格昂贵。
离开母亲怀抱她柔弱哭泣,面对人群声音颤抖无法唱歌。
她的美丽胜过南方的桃李,带着她隐居在东山的藤蔓之间。
滁州的老学士没有歌舞陪伴,专心研读经书和易经会怎样呢?

注释

黄黄:形容女子肤色或衣着的黄色。
小巫娥:比喻美丽的少女。
价:价格。
多:很多。
别母:离开母亲。
语娇:言语娇嫩。
泪:眼泪。
成歌:唱出歌曲。
南国:南方。
胜:超过。
桃李:比喻美女。
薜萝:藤蔓,常用来象征隐士的生活。
滁上:滁州之上。
老郎:老学士。
妓女:歌舞女子。
草玄:研读玄学著作。
读易:研读《易经》。
拟:设想,考虑。

鉴赏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宋代创作的,与寿州曾秘丑黄黄的诗体并韵进行和咏。全诗通过对黄黄(一种鸟名)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之美好以及自然万物之珍贵的赞美。

首句“黄黄真是小巫娥,买恐千金价不多”以比喻的手法,将黄黄比作小巫娥(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小鸟),强调了黄黄的稀有与价值非凡。这里的“千金”并不仅指物质上的贵重,更隐含着精神层面的珍贵。

接着,“别母语娇空有泪,对人声颤未成歌”则描绘了黄黄离别母亲时的场景,通过“语娇空有泪”和“声颤未成歌”,传达出黄黄的哀伤与不舍,以及它那尚未完全表达出来的情感。

第三句“产从南国胜桃李,携去东山隐薜萝”中,诗人通过对黄黄生于南国、胜过桃李,以及携带它们隐居东山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美丽,以及诗人自己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滁上老郎无妓女,草玄读易拟如何”则是对黄黄在滁州(今安徽全椒县一带)上空自在地飞翔,而没有遇到能够理解它歌声的对象的描写。这里的“老郎”指的是诗人自己,“无妓女”暗示着没有知音,最后“草玄读易拟如何”则是诗人在思考,自己的诗词如果像古圣先贤的《易经》般深奥,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黄黄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之美、自然界之珍贵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其二)

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

不誇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

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

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其一)

要知滁上兴如何,养拙偷安幸亦多。

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裤襦歌。

公馀处处携山屐,官酝时时泛海螺。

病眼白头唯醉睡,朝廷好事不闻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成武县作

释褐来成武,初官且自强。

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

雨菌生书案,饥禽啄印床。

犹惊写秋卷,槐砌落花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扬州道中感事兼简史馆丁学士

淮边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顾我尚骑天厩马,共君遥想鼎湖龙。

贾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宪宗。

携手驿桥残照里,断魂空对隔江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