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
不誇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
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
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通过对滁州官况的戏谑,寄托了对翰林旧同院的思念。诗人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滁州的生活状态。
“要见滁州谪宦情,信缘随俗且营营。” 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表达了想要了解滁州官场中人的情形,他们似乎顺应时势,忙于职责之中。这里的“谪宦情”一词,用以指代官员生活中的琐碎与平庸,而“信缘随俗且营营”则表现出一种随波逐流、不离世俗的态度。
“不誇两制词臣贵,多伴三班奉职行。” 诗人接着描写这位官员虽然地位不高,但仍旧以身为词臣而自豪,并且随着朝廷的三个班次(即早朝、中朝、晚朝)执行自己的职责。这里的“两制”指的是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及第,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达了一种官场生活的平实感。
“楼堞倚空乘月上,樽罍有酒对山倾。” 这两句转换了语境,从官场走向了个人生活。诗中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在高楼之上,依靠城墙,望着空中的明月,与同僚共饮美酒,对着远处的山峦倾泻而下。这不仅展示了官员闲暇时光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赏。
“升沉得丧何须问,况是浮生已半生。” 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哲理。诗人通过对官场升迁无常、得失难以预测的感慨,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况是浮生已半生”一语,更深化了这种感慨,似乎在告诫自己和读者,对于世间一切都应持有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摹和个人情怀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复杂感受,以及对自然之美与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要知滁上兴如何,养拙偷安幸亦多。
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裤襦歌。
公馀处处携山屐,官酝时时泛海螺。
病眼白头唯醉睡,朝廷好事不闻他。
释褐来成武,初官且自强。
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
雨菌生书案,饥禽啄印床。
犹惊写秋卷,槐砌落花黄。
淮边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顾我尚骑天厩马,共君遥想鼎湖龙。
贾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宪宗。
携手驿桥残照里,断魂空对隔江峰。
壁上时牌催昼夜,案头朝报见存亡。
悬车又丧司空相,延阁新薨贾侍郎。
陶铸官资经化笔,品题名姓在文场。
穗帷一恸无由得,徒洒春风泪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