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才既非时用,性本爱岑寂。
决策西山游,幽隐遂成癖。
春风百花红,秋月千嶂碧。
烟霞结绸缪,猿鸟自畴昔。
乘间抚深旷,喷薄轰铁笛。
笑挹天柱峰,高寒几千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沈的《山中》,描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首句“才既非时用”表达了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并不符合世俗的需要,从而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接下来,“性本爱岑寂”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宁静与孤独的偏好。
“决策西山游,幽隐遂成癖”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坚定选择,将游历西山并沉浸于幽静环境视为一种习惯。诗人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春风百花红,秋月千嶂碧”,展现了山中春花烂漫和秋夜月色清冷的美景,这些都强化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烟霞结绸缪,猿鸟自畴昔”运用了烟霞和猿鸟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人在此时会“乘间抚深旷”,在闲暇时感受山林的广阔与深远,还会吹奏铁笛,发出响亮的声音,表达内心的豪情。
最后两句“笑挹天柱峰,高寒几千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柱峰的高峻,诗人登高远望,笑声中洋溢着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这种超然生活态度的自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哲学。
不详
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
圣贤本始务,条达盖自然。
时俗枝委求,持操空尔烦。
存存此成性,道义斯其门。
古人不可见,末习徒纷然。
精微固难知,论议胡尔偏。
郢曲听者谁,巴唱和乃千。
世道既若兹,淳风何当还。
矫矫且自强,天运终来旋。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釐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畏暑懒出户,息心聊罢诗。
诸公旧有作,其意已无遗。
岭表经行处,贤阙扣见时。
悠然皆往事,勉务日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