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沈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治理郡县没有特别的政令,只是担忧自己无所作为。
白白地离开了繁华的京城,独自漂泊在寒冷的岁末。
子月(十一月)中万物开始凋零,阳光到达了南方的极限。
心中已充满对时序变迁的感慨,又增添了离别的辛酸。
宴会结束后云雾消散,深夜还在书斋中度过。
深邃的夜幕笼罩着空旷的天地,孤灯只照亮了床铺的一角。
在这夜晚我想念的人,也一定不会忘记过去欢乐的时光。
想到遥远的路途,泪水不禁簌簌而下。

注释

理郡:治理郡县,指做地方官。
素餐:无所作为,白吃饭不做事。
京国:京都,指京城。
羁旅:漂泊在外,客居他乡。
子月:农历十一月。
阳景:阳光。
私燕:私人宴会。
方阑:将尽,指深夜。
邃幕:深沉的夜幕。
空宇:空旷的天地。
川途:比喻遥远的路程。
阑干:形容眼泪流下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冬至之夜对故乡和亲人的一番深切思念。开篇"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日常饮食的担忧,这反映出诗人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他更关心的是家乡的亲人和温暖的记忆。接着"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则是诗人被迫离开京城,流离失所在外地的境遇,以及对严冬的不适与孤独感受。

诗中"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描绘了冬至时节特有的自然景象,其中子月指的是冬至这一天最短的太阳光线,阳景极南端则是太阳在地平线上的位置最偏南的描述。这些细腻的刻画增强了诗人对季节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光易逝和与亲人分别的哀伤。而私燕席云罢,仍斋夜方阑"则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里,回味着与家人团聚时的情景,虽然已经结束,但夜色还未深,这种对比更显出诗人的思念之深。

接着"邃幕沈空宇,孤灯照床单"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寂寞生活图景。沉重的帷幕、空旷的室内空间和孤独的灯光映照在简陋的床上,这些细节都凸显出诗人的孤独与落寞。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最后"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眼泪的流淌,这里的"川途"指的是通往京城的道路,"恍悠邈"形容心绪飘渺,"涕下一阑干"则是诗人泣不成声的景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冬至时节特征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和家国之思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亲情以及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冬夜

杳杳日云夕,郁结谁为开。

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

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

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

帏帐徒自设,冥寞岂复来。

平生虽恩重,迁去托穷埃。

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

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出还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悽悽动幽幔,寂寂惊寒吹。

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

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

将违安可怀,宿恋复一方。

家贫无旧业,薄宦各飘飏。

执板身有属,淹时心恐惶。

拜言不得留,声结泪满裳。

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离晨苦须臾,独往道路长。

萧条风雨过,得此海气凉。

感秋意已违,况自结中肠。

推道固当遣,及情岂所忘。

何时共还归,举翼鸣春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剑行

千年土中两刃铁,土蚀不入金星灭。

沈沈青脊鳞甲满,蛟龙无足蛇尾断。

忽欲飞动中有灵,豪士得之敌国宝。

仇家举意半夜鸣,小儿女子不可近。

龙蛇变化此中隐,夏云奔走雷阗阗,恐成霹雳飞上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