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谁泼烟云六尺绡,寒山秋树晚萧萧。

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甲的《题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情感。开篇“谁泼烟云六尺绡”一句,以一个疑问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仿佛有人在用六尺长的丝绸描绘着烟云,这不仅是对画面的形象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接着“寒山秋树晚萧萧”一句,则将视角转移到了一幅秋景图中,寒冷的山峦、稀疏的秋林在晚风中发出了萧萧声响,这既是对自然之声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感受的映射。

后两句“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则转向了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回忆自己十年间在吴淞口频繁来往,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将昔日所熟悉的地方与现在的景象相混淆,误以为那座旧板桥依然如故。这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反思,也是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山水画面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这也暗示着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个人情感与记忆的寄托。

收录诗词(12)

李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见《乐府雅词》卷下

  • 字:景元
  • 籍贯: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098—1100

相关古诗词

超果教院见远亭

高僧欲纵目,桥上建横亭。

野水茫茫白,群山点点青。

客帆风送叶,渔火夜遗星,看尽朝昏景。

天涯一画屏。

形式: 古风

少年游

江国陆郎封寄后,独自冠群芳。

折时雪里,带时灯下,香面讶争光。

而今不怕吹羌管,一任更繁霜。

玳筵赏处,玉纤整后,犹胜岭头香。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击梧桐

杳杳春江阔。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

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

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

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

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

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

形式: 词牌: 击梧桐

吊严陵

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

迤逦点破,澄江秋色。

暝霭向敛,疏雨乍收,染出蓝峰千尺。

渔舍孤烟锁寒碛。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

正念往悲酸,怀乡惨切。何处引羌笛。追惜。

当时富春佳地,严光钓址空遗迹。

华星沈后,扁舟泛去,萧洒闲名图籍。

离觞吊终寓目,意断魂消泪滴。

渐洞天晚,回首暮云千古碧。

形式: 词牌: 吊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