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

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穗帷冷尘席。

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

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

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

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将探寻唐朝的历史,静静地阅读柳芳的编年史。
翻到八月五日那一页,突然间我情绪激昂。
正值天宝末期,面对往事不禁感慨万分。
我仰望圣明的君主,却看到灾祸潜伏在身边。
杨国忠、李林甫窃取官权,贪婪暴虐日益严重。
安禄山窥伺时机,率领百万大军挥舞长矛。
两河地区烽火连天,长安洛阳化为废墟。
生灵涂炭,战乱不止,民生凋敝。
肃宗继承大统,抵御外敌,连年征战。
天下终于安定,国家得以延续。
万国哀悼,悲伤之情震动远方蛮夷。
从此以后,节日不再有音乐声,只有悲凉。
寒风吹过霜天,华丽的帷幕和尘封的座位都显得凄凉。
老去的太平盛世之人,流离失所的难民。
他们常常向我讲述,言语中满含泪水。
更何况身处接近边塞之地,哀伤的笛声在边境响起。
抚摸着桌上的历史文献,心中充满不快。
花萼楼曾见证繁华,温泉池畔绿树依旧。
霓裳羽衣曲已消散,梨园的乐章被风雨阻隔。
过去的金银财宝随江水东逝,令人震惊。
昔日的欢乐往事,如今只剩下悲痛。
神仙难以追寻,宝剑玉玺上已长满青苔。
千古遗恨,唯有泰陵荒草萧瑟。

注释

国朝:唐朝。
柳芳历:柳芳编年史。
天宝末:天宝年间末期。
肘腋:身边,比喻要害。
杨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燕戎:指安禄山,燕地叛军。
两河:黄河中下游地区。
金石:乐器,代指音乐。
花萼:唐玄宗时的宫殿名。
温泉:骊山温泉。
霓裳:唐代宫廷乐曲。
露囊:古代盛露的器物。
剑玺:象征皇权的剑和玉玺。
泰陵:唐玄宗的陵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感慨。诗中通过回顾历史事件,抒发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失落感,对当前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开篇“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表明诗人正在查阅历史资料,追忆往昔之事,柳芳历可能指的是某种历史记录或档案。紧接着“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则写出了诗人在特定时刻(八月初五)阅读这些材料时的强烈情感反应。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指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即唐朝天宝年间的末期,这一时期政局动荡,社会矛盾激化。诗人通过“抚事坐追惜”表达了对过去失去的珍贵时光和美好景象的怀念。

接下来的几句“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则是诗人对于当时统治者的批评,认为统治者没有做到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带来了灾难和苦难。杨、李可能指的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叛将安禄山和史思明。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写出了战乱频仍的景象,人民不得不拿起武器自卫。随后“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则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废墟。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即便是活着的人也几乎被压迫至绝望,而那些罪恶却还在继续积累。紧接着“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则指出了唐朝后期的统治者如唐肃宗等人试图恢复国家秩序,但外患不断,战乱不息。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可能是对某个时期政局稍有平稳的描述,而“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则又转而表达了对于失去的美好时代和领袖的深切哀思。

诗人随后通过“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表达了对过去历史事件不再重演的愿望,而“悲风扬霜天,穗帷冷尘席”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感。

“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描绘了一种时代的沧桑变迁,以及人们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苦况。紧接着“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感慨与哀痛。

最后,“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写出了诗人身处边塞之地,对于那些战争和离别的回忆感到悲凉。全诗以“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结束,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来慰藉自己内心的不安与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深切反思,以及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7)

舒元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婺州东阳上卢泉塘北人(又说浙江婺州兰溪垷坦人),其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其为长子。唐代大臣、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曾任刑、兵两部侍郎,唐文宗时期两位宰相之一(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另一宰相为李训,擅长写文章,有著作《集》等,有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曾作《牡丹赋》,时人认为写得好。后来唐文宗赏牡丹时,吟诵其中词句,为落泪哀悼

  • 生卒年:791-835

相关古诗词

坊州按狱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沈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即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

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

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

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

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

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须知听甚卑,勿谓天之高。

形式: 古风

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留连数日发后独坐寂寞因成诗寄之

十年一相见,世俗信多岐。

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

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

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

相去百馀里,魂梦自相驰。

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

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

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冈阜相参差。

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

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

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

相对坐沉吟,屈指惊岁时。

万事且莫问,一杯欣共持。

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

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

中庭有疏芦,淅淅闻风吹。

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

一言开我怀,旷然澹希夷。

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

眉睫无他人,与君闲解题。

陶然叩寂寞,更请吟清诗。

得意且忘言,何况竹与丝。

顷刻过三夕,起坐轻四肢。

明朝告行去,惨然还别离。

出门送君去,君马扬金羁。

回来坐空堂,寂寞无人知。

重重碧云合,何处寻佳期。

形式: 古风

桥山怀古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

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

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

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戚促同蜉蝣。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

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

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

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

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

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

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

后千年有人,谁来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

呜呼主人,为吾宝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