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檎近(其二)雪

梅信初回暖,风棱犹壮寒。

禾稼响圭璧,帘旌隐琅玕。

门外群山尚满,窗前数片馀残。冻底潜有鱼翻。

东风渐生澜。杖策扶半醉,燕寝有馀欢。

儿童自捧,皑皑调蜜盈盘。

兆丰穰和气,来呈美瑞,莫同轻薄飞絮看。

形式: 词牌: 红林檎近

翻译

梅花开始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但寒风依然刺骨。
稻谷的摇曳如同玉圭玉璧相击,帘幕后的琅玕(竹子)若隐若现。
门外的群山还覆盖着冰雪,窗前仅有几片残雪未消融,水底似乎有鱼儿在游动。
随着春风的逐渐增强,我手持拐杖半醉而行,内心充满喜悦。
孩子们自己捧着洁白的蜂蜜,盘中盛满甜蜜。
预示着丰收的祥和之气到来,带来了美好的吉兆,不要像轻浮的柳絮一样看待它。

注释

梅信:初春的梅花信号。
犹:仍然。
壮寒:强烈的寒意。
圭璧:比喻饱满的稻谷。
琅玕:竹子。
群山尚满:群山依旧积雪。
馀残:残留的雪片。
冻底:冰下的水面。
鱼翻:鱼儿跃出水面。
渐生澜:渐渐形成波澜。
杖策:手杖。
半醉:微醺。
燕寝:内室。
皑皑:洁白的样子。
调蜜:搅拌蜂蜜。
兆:预兆。
丰穰:丰收。
轻薄飞絮:轻飘的柳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雪后初融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更新更替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活中点滴温馨、简单快乐的珍视。

“梅信初回暖,风棱犹壮寒”两句,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梅花开始吐露的生机与依旧残存的寒冷气息之间的微妙对比。梅花在寒风中仍旧保持着它们的坚韧,这是对自然界不屈不挠精神的一种颂扬。

“禾稼响圭璧,帘旌隐琅玕”两句,用了古代玉器的名称来形容禾苗和布帘的声音,显示出诗人对细微之美的捕捉和欣赏。这里通过声响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文化品味相结合,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门外群山尚满,窗前数片馀残”两句,则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从远处未融的积雪山峦,到近在咫尺的几片残雪,诗人对大自然中大与小、远与近之美的感受和呈现,是多层次的。

“冻底潜有鱼翻。东风渐生澜”两句,通过水下鱼儿的翻跃和东风带来的波澜,预示着春天生命力的觉醒和动荡。这里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喜悦与期待。

“杖策扶半醉,燕寝有馀欢”两句,则是诗人对生活中小确幸的一种享受。这既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自得,也透露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儿童自捧,皑皑调蜜盈盘”一句,以孩子们捧花的情景,以及蜜蜂在花间忙碌的画面,展示了生活中的纯真与和美。这里的“皑皑”形容花瓣或蜜蜂的样子,不仅传达了视觉上的美感,也让人感受到生命之美好。

最后,“兆丰穰和气,来呈美瑞,莫同轻薄飞絮看”几句,是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庆贺,以及对生活中那些温馨、祥瑞事物的珍视。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生活中每一份真挚情感与美好瞬间的一种铭记和尊重。

收录诗词(89)

杨泽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平乐

圃韭畦蔬,嫩鸡野腊,邻酝稚子能赊。

罗幕新裁,画楼高耸,松梧柳竹交遮。

应便作归休计去,高揖渊明,下视林逋,到此如何,又走风沙。

都为啼号累我,思量事、未遂即咨嗟。

连年奔逐,旁州外邑,舟楫轻扬,鞭□倾斜。

仍冒触、烟岚邃险,风雪纵横,每值初寒在路,炎暑登车,空向长途度岁华。

消减少年,英豪气宇,潇洒襟怀,似此施为,纵解封侯,宁如便早还家。

形式: 词牌: 西平乐

西河.岳阳

形势地。岳阳事见图记。

因山峭拔耸孤城,画楼涌起。

楚吴巨泽坼东南,惊涛浮动空际。半天楼栏翠倚。

记人凤舸难系。空馀细草没章华,但存故垒。

二妃祠宇隔黄陵,精魂遥接云水。

蟹鱼橘柚渐上市。是当年屈宋乡里。

别有老仙高世。袖青蛇屡入,都无人对。

唯有枯松城南里。

形式: 词牌: 西河

齐天乐.临江道中

护霜云澹兰皋暮,行人怕临昏晚。

皓月明楼,梧桐雨叶,一片离愁难剪。

殊乡异景,奈频易寒暄,屡更茵簟。

案牍纷纭,夜深犹看两三卷。

平川回棹未久,简书还授命,又催程限。

贡浦南游,桃江西下,还是水行陆转。天寒雁远。

但独拥兰衾,枕檀谁荐。再促征车,月华犹未敛。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应天长

夭桃弄粉,繁杏透香,依然旧日颜色。

奈彼妒花风雨,连阴过寒食。金钗试寻妙客。

正昼永、院深人寂。善歌更解舞,传闻触处声藉。

当日俊游时,屡向平康,吟咏共题壁。

自后纵经回曲,难寻阿姨宅。芳华苑,罗绮陌。

怎断得、怪踪狂迹。惯来往,柳外花间,莺燕都识。

形式: 词牌: 应天长